小学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小学音乐第六册教学进度表教学周内容课时时间一第一课春天 2全册教学目标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课程表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1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2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2.1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2.2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3.1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3.2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4.1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4.2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5.1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三、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四、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五、聆听《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师弹琴放伴奏曲1.听觉直接导入:(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3.聆听《游击队歌》:(1)出示该歌谱,(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4.聆听《苗岭的早晨》(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1.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
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1)初听乐曲。
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2)复听乐曲。
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唱师生问好歌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聆听回答问题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如:学生看口笛图片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
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聆听并回答问题复听并回答问题设境激趣(作为参加音乐会的入场券)《游击队歌》——口哨;《苗岭的早晨》——口笛;出示幻灯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师弹琴1.说说自己的理想?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放范唱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5.再听歌曲。
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教师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三、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四、表演《嘹亮歌声》五、活动与练习(一)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10.自编歌词。
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
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1.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2.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3.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
4.本课的“活动与练习(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 5.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
要求能3.看歌谱再听一遍。
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
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5.学唱轮唱:(3)填入歌词。
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1.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3.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5.分组展示、点评。
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
“0-5”。
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2)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2.全班学生齐唱。
4.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
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6.1师弹琴放伴奏曲1.初听乐曲(《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
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乐器演奏的?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四、表演《剪羊毛》五、小结7.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
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5.再聆听一遍范唱。
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
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
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
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1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6.2课题5.《牧童之歌》课时第二课时总节数教学目标知识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情感通过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重点通过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难点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剪羊毛》三、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四、曲调接龙创作游戏五、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师弹琴放伴奏曲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1.讲解游戏规则2.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1.歌名导入。
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3.学唱曲调:(3)新授全音符。
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
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4.学唱歌曲与处理:(1)跟着钢琴轻声唱师生问好歌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听老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5.复听歌曲。
可边听边表演。
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
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者。
2.聆听范唱二遍。
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
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出现几次?(6)完整地唱全曲。
(4)从对比分析设境复习巩固激发学生的兴趣。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一、风格多彩。
3.初次时不宜太复杂。
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
宜采地把歌词唱准。
纠正错误处。
(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
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在本歌中的作用。
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课题:期中复习课时:7—1课型:复习教学目的: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组织教学: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一、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中考核课时:7—2课型:考核教学目的: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同唱:“do re 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8.1唱师生问好歌回答问题聆听回答问题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分小组讨论(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研究的问题:(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聆听歌曲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8.2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9.1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9.2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10.1唱师生问好歌全体学生随音乐齐唱2.听赏《小小白鸽》。
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6.表演《小小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