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童趣第一课时课题:快乐宝贝教学目标:1、本节课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创编律动,为歌曲增添活力。
教学过程:一、律动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1、XXX(老师示范)。
2、接龙游戏(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学生跟着录音自学)。
4、指导纠正,重点指导:说的部分不要大声喊叫;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
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课题:《对鲜花》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研究,让学生熟悉对唱的形式。
2、在音乐研究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引入《对鲜花》。
二、教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研究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
重点指导:“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难倒对方的心情;“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1、创编歌词: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
第三课时课题:《在钟表店里》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为乐曲命名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三、完整欣赏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2、学唱歌曲,重点教授全音符的唱法和强弱规律。
三、小结本节课研究了歌曲《小船》,通过感受4/4拍歌曲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和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同时,歌曲也传递了家庭的温暖和深情,希望学生能够深情演唱这首歌曲,并在家庭中感受到温馨和爱。
2、让学生听完《小船》的范唱录音,感受4/4拍的韵律,加深对4/4拍的强弱规律的理解。
3、让学生用哼唱的方式模仿歌曲旋律。
4、教师用表情和声音模仿歌曲,学生跟着轻声唱。
5、学生演唱歌曲并配合伴奏。
三、指导学生注意唱好弱起拍,注意在休止符处断气并保持连续性,同时注意倚音的演唱。
四、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这种情感呢?第二课时:《内依巴河》教学目标:欣赏《内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歌曲《小船》。
二、复乐理知识,加深对4/4拍的强弱规律和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的理解。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1、第一次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2、简介歌曲的风格特点(拉丁美洲民族特色)。
3、再次听歌曲,跟着歌曲心中默唱,深入感受歌曲的风格。
4、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四、音乐创造1、师生朗读歌词。
2、跟着歌曲录音轻声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可爱的家》教学目标: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规则是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二、学唱歌曲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研究曲谱,教师范唱曲谱。
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三、为歌曲伴奏。
四、歌表演《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布娃娃》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复歌曲《可爱的家》。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次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4、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唱歌。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以西瓜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主人公热爱家乡、执爱劳动的心情和乐观、风趣的性格。
2.听录音范唱几遍,然后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
学生需同时看到歌谱,注意歌曲中的“X.X”节奏和波音、后倚音处的解释。
3.在“哎嗨哟,哎小瓜棚,小瓜棚”处,学生需要认真学唱五小节的歌谱,挥拍或击拍,并注意“哟”字的时值(三拍半)。
最后,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4.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学唱歌曲时的研究热情、参与率和学唱歌词的效率,以及学唱歌曲中部分歌谱时学生的关注程度和研究成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森林水车》和《打枣》。
教学目标:区别《森林水车》中悠静的旋律与欢快的旋律,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认识世族乐器唢呐,能辨别唢呐的音色。
教学过程。
1.欣赏管弦乐合奏《森林水车》,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水车。
教师总结,水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人力或畜力、风力推动水车,将河中的水抽上来浇灌田地;另一类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动水车,从而推动水车旁的石磨转动以加工粮食。
2.初听《森林水车》,要求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乐。
3.教师在琴上弹奏水车的主题音乐,要求学生说出这段音乐的情绪并能初步记住。
4.复听,要求学生说出水车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乐曲大致的结构。
教师归纳:序(宁静的森林)------水车主题------轻盈的舞蹈-----水车主题------欢乐的舞蹈------水车主题----尾声。
5.情景表演:请几位擅长舞蹈的学生即兴表演,模仿宁静的森林早晨、轻盈的舞蹈和热烈欢快的舞蹈,在水车主题出现时全体学生模仿车轮转动。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区分《森林水车》中悠静和欢快的旋律的能力,以及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和认识唢呐的音色的能力。
理解歌曲《小瓜棚》的内涵,熟练演唱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意义。
教学过程1、复歌曲《冬瓜和南瓜》,并请学生展示课下设计的表演动作。
2、学唱歌曲《小瓜棚》,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并尝试为之配上背景音响,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3、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让学生感受其轻快欢快的节奏和充满童趣的歌词,同时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意义。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表达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以及与农村生活有关的元素。
4、结合课堂讨论和欣赏体验,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理解音乐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的作用。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参与率。
2、能否熟练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
3、对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本课旨在通过收集《小瓜棚》的背景音响和配合歌声运用这些背景音响,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对音乐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我们将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民族音调,并对小姑娘的性格产生认同感。
在复歌曲《小瓜棚》时,我们可以穿插领唱、独唱等形式,要求学生唱得较为熟练。
同时,我们加入背景音响丰富,丰富演唱效果。
学生可以根据歌词中的提示和课本中歌曲后的提示,展示收集到的音响或用人声、打击乐器模仿的音响,例如鸟鸣声、蟋蟀叫声、瓜叶被风吹发生的沙沙声、青蛙鸣声等。
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将这些音响加入要求加得巧妙,例如在唱到“听见鸟儿鸣”时,加入鸟鸣声等。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四单元绿色的梦,第一课时的课题是《苗岭的早晨》。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和作曲家XXX,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在引入教学时,我们可以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让学生走进教室。
接着,我们将欣赏《苗岭的早晨》。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交流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边听边让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同时,我们还可以介绍乐曲《苗岭的早晨》,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并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让学生感受苗族歌曲的特点。
第一节课题:口笛演奏教学目标:1、了解口笛乐器的基本知识。
2、学会用口笛演奏苗族飞歌。
教学过程:一、复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1、听赏一遍乐曲。
2、通过展示口笛乐器,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
二、口笛演奏1、演示口笛演奏苗族飞歌的第一乐章。
2、学生跟着演示研究,注意练发音和节奏。
3、再次欣赏口笛演奏的完整曲目,加深对口笛演奏的理解和记忆。
三、听全曲,分享收获四、小结第二节课题:《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教学目标:1、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和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一、复上节课内容《口笛演奏》1、听赏一遍《苗岭的早晨》。
2、通过回顾口笛乐器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口笛演奏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唱歌曲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范唱歌曲,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研究歌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研究歌词,分组学唱并练。
三、创编歌曲的律动。
第三节课题:《不得了》教学目标:1、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过程:一、复上节课内容《少先队植树造林歌》1、听赏一遍歌曲。
2、通过回顾歌曲的律动和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唱歌曲1、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4、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