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河源市老隆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老隆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老隆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学生将电流计用导线与两个电极相连,再将两个电极分别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中,能观察到有电流产生的是A.用锌片、铜片作电极插入番茄中B.用两个铜片作电极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用铜片、铁片作电极插入酒精中D.用铜片、铅笔蕊作电极插入稀硫酸中参考答案:A2. 质量为ag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热变黑,趁热放入下列物质中,铜丝变红,质量仍为ag的是()A.盐酸 B.CH3COOH C.C2H5OH D.HNO3参考答案:C略3.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CO32-、SO42-、H+B. K+、AlO2-、H+、Cl-C. Fe2+、K+、H+、NO3-D. Al3+、H+、NO3-、SO42-参考答案:D略4.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 B.X>Z>Y C.Y>X>Z D.Y>Z>X参考答案:C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活泼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泼性强于正极金属的活泼性.解答:解: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说明金属X可以把金属Z 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活泼性X>Z,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所以活泼性Y>X,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判断金属活泼性的方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5.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乙醇(CH3CH2OH)与二甲醚(CH3OCH3)B.水与重水C.红磷与白磷D.O2与O3参考答案:A6.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中有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在盛有一定量碘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醇,充分振荡,静置,分液D、用托盘天平称量11.5g胆矾(CuSO4·5H2O)固体,用于配制460mL0.10mol/LCuSO4溶液参考答案:A略7. 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则x、y、z3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 x>y>zB y>x>zC z>x>yD z>y>x参考答案:D8. 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9月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为了证明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是否为同一物质,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中掺入放射性14C,然后将人工合成和天然牛胰岛素混合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结晶物,从而证明了两者都是同一物质,为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人工合成中掺入放射性14C的用途是A 催化剂B 媒介质C 组成元素D 示踪原子参考答案:D9. 已知2H2(g)+CO(g) CH3OH(g)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加热就可发生B.相同条件下,2 mol H2的能量或1 mol CO 的能量一定高于 1 mol CH3OH 的能量C.该反应条件下,反应物H2和CO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CH3OH 的总能量D.达到平衡时,CO 的浓度与CH3OH 的浓度一定相等参考答案:C10. 已知两瓶气体,分别是HCl和Cl2,可以区别它们的方法或试剂是①观察颜色②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③硝酸银溶液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A. ①②③④B. ①②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④参考答案:C①观察颜色:无色气体为氯化氢,黄绿色气体为氯气,可以区别;②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产生白雾的为氯化氢,不产生白雾的为氯气,可以区别;③硝酸银溶液:两种气体溶于水后都会产生氯离子,氯离子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区别;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能使试纸变红的是氯化氢气体,能使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氯气,可以区别;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能使试纸变红的是氯化氢,能使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氯气,可以区别;答案选C。

11.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则W、X不可能是参考答案:D若W为盐酸,X为碳酸钠,当盐酸少与碳酸钠生成碳酸氢钠,多生成CO2,而碳酸氢钠与CO2可相互转化,故A正确;若W为NaOH ,X为AlCl3,过量的NaOH与AlCl3反应生成NaAlO2,少量的NaOH 与AlCl3反应生成Al(OH)3,而NaAlO2与Al(OH)3可相互转化,故B正确;过量或少量的CO2与Ca(OH)2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钙或碳酸氢钙,而碳酸钙与碳酸氢钙可相互转化,故C正确;无论Cl2是否过量与Fe反应只生成FeCl3,故D错误。

12.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SO4=H2++SO42-B. Na2CO3=Na++CO32-C. Ca(OH)2=Ca2++OH2-D. NaHSO4=Na++H++SO42-参考答案:DH2SO4 = 2H+ + SO42-,故A错误;Na2CO3 = 2Na+ + CO32-,故B错误;Ca(OH)2 = Ca 2+ +2OH-,故C错误;硫酸是强电解质,NaHSO4 = Na+ +H+ + SO42-,故D正确。

13.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参考答案:BC略14. 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必定是11.2 LB.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 LC.常温常压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D.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CO2所占有的体积约是11.2 L参考答案:D解析:对于气体来讲,其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故A、C两项不正确。

固体与液体的体积不适用气体的摩尔体积,故B项不正确。

15. 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是氧化剂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C.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转移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沸点为77.2 ℃。

某同学采用14.3 mL乙酸、23 mL 95%的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及极易与乙醇结合的CaCl2溶液制备乙酸乙酯,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烧杯、部分夹持装置、温度计已略去)。

实验步骤:①先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乙醇,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此时分液漏斗中两种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

②加热保持油浴温度为135~145℃。

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慢慢滴入蒸馏烧瓶中,调节加料速率使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毕。

④保持油浴温度至不再有液体流出后,停止加热。

⑤取带有支管的锥形瓶,将一定量的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入馏出液中,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

⑥将步骤⑤中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

⑦将适量饱和CaCl2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

⑧分液漏斗中得到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加入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2)使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使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馏出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

(4)步骤⑦中加入饱和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5)步骤③中要使加料速率与蒸出乙酸乙酯的速率大致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

(6)步骤⑧中所得的粗产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催化剂和吸水剂(2)促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乙酸的转化率(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中和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5)让产生的乙酸乙醋及时蒸馏出来,使蒸馏烧瓶内压强一定,从而得到平稳的蒸气气流(6)水【详解】(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因此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过量乙醇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乙酸乙酯的产率,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由于乙酸乙酯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如果用NaOH浓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引起的后果是使乙酸乙酯完全水解;(4)根据已知信息可知饱和CaCl2溶液可以吸收乙酸乙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这样分离出的粗酯中只含有水;(5)加料与馏出的速度大致相等,可让产生的乙酸乙酯及时蒸馏出来,保持蒸馏烧瓶中压强一定,得到平稳的蒸气气流;(6)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掉了乙酸和乙醇,饱和CaCl2溶液可以吸收乙酸乙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这样分离出的粗酯中只含有水了。

【点睛】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的题量较大,注意浓硫酸的作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的作用以及酯化反应的机理,侧重于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的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推断A、B、C、D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