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

学校常见传染病介绍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概述;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四季均可发生,我市以冬春季和夏季为流感高发期。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潜伏期就有传染性,发病3 天内传染性最强,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与被污染手,日常用品等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病。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

病毒不耐热,100℃1 分钟或56℃30 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

潜伏期——1~3 天,最长可达7天。

患者隔离期为热退后48小时。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大嘴巴)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部分病例发热可达40℃。

传染源——早期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和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为1-15 岁的少年儿童。

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潜伏期——8~30 天,平均18 天。

密切接触者应实施医学观察30天,患者隔离期至腮腺完全消肿或不少于病后2 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

传播途径——咳嗽,打喷嚏借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本病的隐性感染率高,婴幼儿较常见。

全年均有散发病例,冬春季出现高峰。

潜伏期——一般为2~3 天,最长为7 天。

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 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 天。

麻疹麻疹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及眼结膜炎,特征性的表现为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传染源——麻疹患者。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也可密切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接触患者后90%以上均可发病。

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见,全年均可发生。

麻疹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潜伏期——6~21 天,平均10 天左右,接种麻疹疫苗者应检疫观察至3~4周。

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至出疹后10天。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皮肤黏膜同时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为特点,发病初期出现低热、畏寒等症状。

传染源——患者为惟一传染源,发病前1~2 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极少数有二次感染发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多发。

潜伏期——10~24天。

以14~16 为多见,已接触的易感儿童,应医学观察3 周。

患者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或不少于病后2 周。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和肠道病毒71 型最为常见,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病变,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甚至导致死亡。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发病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其次为呼吸道飞沫,污染的手为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多发生在10 岁以下婴幼儿。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最多。

潜伏期——3~7 天,多数突然起病。

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需2 周。

猩红热猩红热为A 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疱疹性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 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为“杨梅舌”。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以儿童最为多见。

潜伏期——1~7 天,一般为2~3天。

患者隔离至病后7天,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延长隔离期。

肺结核(TB)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表现为长期低热,咳嗽,甚至咯血,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另外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干燥后附着在尘土上,形成带菌尘埃,亦可侵入人体形成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患者以高年龄段学生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几周到数月,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

患者一般隔离至连续3 次痰培养阴性,学生患者一般建议休学。

(1) 根据确诊病例的病情,符合下述病情条件之一者,必须休学/ 休工,由疫情发生地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医生开具医学诊断证明,学校等疫情发生单位结合本单位及患者具体情况,落实患者的休学/ 休工管理。

①菌阳肺结核患者(包括涂片阳性和/ 或培养阳性患者);②X 线胸片显示肺部病灶范围广泛和/ 或伴有空洞的菌阴肺结核患者;③具有明显的肺结核症状;④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 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符合下述病情条件之一者,可复学/ 复工,由疫情发生地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医生开具医学诊断证明,学校等疫情发生单位结合本单位及患者具体情况,落实患者的复学/ 复工管理。

①菌阳肺结核患者至少经过3 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连续3 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②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 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 线病灶明显吸收,空洞缩小或闭合,连续2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 个月)。

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至少经过6 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者消失,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连续3 次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每次痰培养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 个月)。

如对疫情发生地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医生开具的医学诊断有争议时,可请上级结核病诊断治疗专家小组复核。

医学诊断证明应一式三份,一份由患者交至学校等疫情发生单位,一份医院留存,一份送当地疾控中心。

注:普陀医院设有结核病门诊,可进行结核病免费筛查。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传染源——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

易感人群——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潜伏期——14~21 天,平均18天。

患者隔离至出诊后5天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肠道病毒70 型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结膜高度充血、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等症状。

一般病情与1-2 天发展至顶点,3-4 天后逐渐减轻,7-10 天后恢复正常。

传染源——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 手- 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 污染物品- 健康人眼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 小时,最长6 天,发病后2 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者隔离至病后7-10 天。

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肠道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呕吐腹泻水样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发生在各年龄组,临床上还伴有发热,恶心、厌食等症状,病程自限,有多种病毒可引起胃肠炎,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次为肠腺病毒。

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主要“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

人群普遍易感,抵抗力较弱的儿童病情较重。

病毒感染性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轮状病毒多发于4~7 月份,诺如病毒以冬春季为主,肠腺病毒夏秋季较高。

各种病毒潜伏期不相同,轮状病毒一般为1~3 天,诺如病毒一般为24~48 小时,肠腺病毒一般为3~10 天。

患者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注意患者粪便和呕吐物的消毒处理。

细菌感染性腹泻由细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以腹泻、呕吐、腹胀、可伴有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多以自限性,但少数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传染源——患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 口途径。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为高危人群。

全年均可发生,好发于夏秋季。

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数周。

患者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注意患者粪便和呕吐物的消毒处理。

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候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夏秋多见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多见。

传染源——带菌者或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粪- 口途径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免疫力。

伤寒可发生任何季节,以夏秋季多见。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菌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波动范围为3~60 天,通常为7~14天。

患者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 天为止。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机会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

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 感染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学校以高校为主,近几年中学生确诊病例不断增多。

我市各疾控中心均可以进行艾滋病免费咨询和检测。

窗口期——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 周~3个月,就可以从血液中检出艾滋病病毒。

患者一般不需要隔离,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心理关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