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优秀课件
【交流点拨】先写小猫的来历和特点,再写小猫 的遭遇和结局。
3.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 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 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020/7/23
合作探究
4.“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
郑先生最后一课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 教育了千百个后来者。
2020/7/23
一 读一读字音
duó
yù sǒng yǒng quán
铎 忧郁 怂 恿 蜷伏 惩戒
sè líng
chǔ wàng
污涩 红绫 悲楚 妄下断语
chàng yuān biàn 怅然 冤枉 辩诉
chéng
2020/7/23
199期。它是郑振铎的早期文学作品。受五四前后从西方传
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树
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
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 映。
2020/7/23
图片欣赏:
2020/7/23
图片欣赏:
2020/7/23
图片欣赏:
2020/7/23
小刚去上海发展。“煽动”指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如:在 这股阴风的煽动下,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把吴吉昌当作斗争对 象。 5.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例句: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林林 总提心吊胆的。 6.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7.若有若无: 好像有,也好像没有。例句: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 若有若无。
2020/7/23
激情导入
欣赏猫的图片。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 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 去探个究竟。
2020/7/23
自主预习
【课题解析】
《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
二 写一写字形
红líng( )绫 徜yáng( ) 徉 quán( 蜷)伏 zǔ( 诅)咒 jǔ( )丧沮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言语上咒骂,为“诅”;失 望欲落泪,为“沮”。
2020/7/23
三 记一记词义
1.污涩: 肮脏且不光滑。
2.忧郁: 忧伤愁闷。
3.毫无生意: 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
4.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怂恿、煽动辨析:二者都有鼓动别人做某事的意思。 “怂恿”别人做的,不一定是坏事。如:李青怂恿
2020/7/23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身在上海的郑 振铎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郑先生热泪盈眶地说:“大家都 知道了,今天是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 记住,我们是中国人!”直到日军的车队开进校园,郑先生 才宣布:“下课。”下课时,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立正的 姿势,全体学生全部起立,许久默默无言,只有几个女生在 低声啜泣……爱国的烈焰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历给他带来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有欢乐,有心酸,
有愤恨,甚至还有无尽的懊悔。作者是如何表达
自己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
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法。
2020/7/23
姓名:郑振铎(1898—1958)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身份: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 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代表作: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 杂记》等。
【交流点拨】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
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 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 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020/7/23
板书设计
2020/7/23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2020/7/23
激情导入
作者的家里曾经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
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
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准确。一只凶恶的黑猫把芙蓉鸟
咬死了。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 里衔着一只黄鸟”。
2020/7/23
合作探究
6.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 亡失“更难过得多”?
2020/7/23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 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 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 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 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 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 弱小的影响。
2020/7/23
8.凝望: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9.畏罪潜逃: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走。例句:湖南一名乡镇 干部贪污1.3万畏罪潜逃,16年后自首。
2020/7/23
自主预习
本文初读,整体感知。
《猫》
自主预习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交流点拨】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枉死在邻 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 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2020/7/23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 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 下表。
2020/7/23
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标记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 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 下表。
2020/7/23
合作探究
2.作者写三次养猫的方法基本一样,都是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七课 猫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 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 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 想及蕴涵的人生哲理。(教学难/23
教学过程
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