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马桥中学龚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教材第5章《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本课中主要解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两个内容。

2.教材地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种类等一些知识,为本节授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本课中的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利用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的古诗《草》,引导学生说出草原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稳定性,引入本课主题。

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幻灯片图片展示出岩石从从裸露状态
演变为有多种生物生存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立过
程,并以此例引出阶段性的特征;相对性通过讨论:“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
功能会被破坏吗?为什么?”得出。

在讲授动态性特征时,利用山猫和野兔的捕食关系,通
过山猫与野兔的数量之间的动态平衡图进行讲解;自我调节能力着重利用食物链图解,帮助
学生理解。

最后简单提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为教材后面的内容“人类活动
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打下伏笔。

四、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通过对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和草的数量变化的分析,知道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我
调节来达到稳定。

3、通过对动态平衡曲线的分析,感悟科学研究是需要长期坚持、相互合作的。

4、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唯物主义
世界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保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征
1、阶段性成熟阶段
2、相对性相对稳定
3、动态性动态平衡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