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

大众传播学复习大纲

1 《大众传播学》复习范围

第一章 传播与传播学

1、 传播学中“传播”与传播学、大众传播定义 (名词解释)

2、 传播的分类:(填空)

A 按媒介分 亲身传播 和 大众传播 。

B 按范围和规模分 自我传播 、 人际传播 、 组织传播 、 大众传播 。

3、中国传播学第一代的开山人物是张隆栋和郑北渭。(填空或选择题)

4、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选择题)

5、传播学的鼻祖或传播学之父是 施拉姆 。(填空)

6、传播学的四个奠基人分别是 拉斯韦尔 、 卢因(勒温) 、 霍夫兰 、

拉扎斯菲尔德 。(填空或选择题) 特别注意:施拉姆不是奠基人!!!

7、拉斯韦尔主要贡献:(选择题)

(1)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首次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过程,首次较为完整地划分了传播学的五个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提出了“社会传播”的概念。探讨传播的社会功能。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8、卢因的主要贡献:(选择题)

(1)首创“群体动力学”与“场论”

(2)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9、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选择题)

(1)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及“意见领袖”,破除了“魔弹论”,开创了传播效果研究的传统。

(2)倡导、确立了传播学的“实地调查法”,使传播学走出经院书斋式研究。

10、霍夫兰主要贡献:(选择题)

(1)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形成传播学上的耶鲁学派。

(2)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注:7-8-9-10考选择题

11、传播学中的“传播”与我们平时说的传播不是一回事,仔细理解传播的含义,注意区分。(判断)

第二章 传播模式论

1、模式的定义(名词解释)

2、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高度抽象性和缩略性 。(填空题)

3、模式的功能(5个) (填空题或选择题)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预测功能和简化功能。

4、最早对传播的过程及模式进行研究的是 拉斯韦尔 。(选择题)

5、拉斯韦尔“五W”模式的中文表述是 、 、 、 及 。(P24) (填空题)

6、提出“七W”模式的是加拿大学者 布雷多克 。(选择题)

7、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始人分别是 申农(香农) 、 维纳 、 贝塔朗菲 。申农—韦弗模式最大的创新是提出了 噪音 的概念。(选择题)

8、传播单位的四种功能(填空或选择题)

2 传送信息、接收信息、编码及译码

第三章 传播功能论

1、皮亚杰把传播的功能分为 社交性 和 自我中心性 。(填空题)

2、最早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进行较全面研究的是 拉斯韦尔 。(选择题或填空题)

3、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填空或选择题)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该功能在赖特那里被称之为“社会化”

4、大众传播“娱乐”功能是社会学家 赖特 提出的。(填空或选择题)

5、拉扎斯菲尔德、默顿的三功能说(填空或选择题)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麻醉精神

注意:3-4—5题可能会合在一起考

6、举例说明托马斯公理与默顿自我预言达成(名词解释)

“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美国社会学家W•托马斯经典论述,被称为“托马斯公理”

“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展开行动,结果,就可能使这一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称这番话为“自我预言达成”

第四章 传播研究方法

1、概率抽样的类型 (填空题)

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内容分析法定义(P269) (理解)

3、内容分析法最早出现在 美国 (国家),是 拉斯韦尔 首先倡导的,真正使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化的是 奈斯比特 。 (选择题)

4、内容分析法的特点(3个) (填空题)

系统性——客观性——定量性

第五章 传播控制研究

1、开创把关之先河的是 勒温(卢因) 。(选择题)

2、把关及把关人(理解)

“把关”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

“把关人”是信息的选择者、传播的审批者。

3、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前后两个相连的把关阶段:第一阶段是 新闻采集 ,第二阶段是 新闻加工 。(填空题)

4、“潜网”是 布里德 提出的。(填空题或选择题)

5、报刊的四种理论分别是 极权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 社会责任论 、

前苏联共产主义报刊理论 。(填空题)

3 7、集权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要点

(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

8、弥尔顿的代表作《 论出版自由 》,米尔的代表作《 论自由 》。

9、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是 观点的自由市场 和 自我修正过程 。 (填空题或选择)

10、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要点:

(1)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不经政府特别许可;

(2)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及其官员,且是合法的,人身攻击除外;

(3)新闻出版不应受第三方的事前检查,新闻内容不受任何限制;

(4)新闻传递自由;

(5)在涉及观点、意见及信仰问题时,真理与“谬误”同等重要同等保证。

11、自由主义理论三个基本主张

(1)个人权益高于一切。

(2)人是有理性的,能凭理性辨别真伪

(3)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发展。

特别注意:7-10-11会判断到底是何种理论观点。(选择题)

13、《权力的媒介》是 阿特休尔 的作品。(填空题或选择题)

14、传媒的控制形态包括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和自我控制(行业人员自律)

经济控制是最根本的控制形态。经济控制的关键是媒介的所有权问题。 (选择题或判断题)

第六章 传播媒介研究

1`、媒介的三个构成要素分别是 物质 、 符号 、 信息 。 (填空题)

2、媒介分期理论的“四分说”分别是 口语传播期 、 文字传播期、 印刷传播期 、

电子传播期 。 (填空题)

特别注意:这四个时期不是依次更替,而是叠加关系或兼容关系。

3、被称为“加拿大双子星”的分别是 麦克卢汉 和 英尼斯 。(填空题或选择题)

4、英尼斯将媒介分为空间偏倚型媒介和时间偏倚型媒介两种。(填空题)

5、简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及意义 (简述题)

(1)、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2)、媒介即信息

(3)、热媒介和冷媒介

意义: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6、简述梅洛维茨媒介理论 (简述题)

(1)情境即信息

(2)行为决定情境

(3) 电子媒介合并情境

7、“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分别是由日本学者 林雄二郎 和 中野收 提出。 人的“充欲主义”是由日本学者佐藤毅提出。 (填空题或选择题)

第六章 受众研究

1、大众传播受众的一般特点(6个)(填空题)

4 众多性、混杂性、分散性 、流动性 、隐匿性 、自主性

2、三个防卫圈理论是由 克拉伯(克拉珀) 提出,它由 选择性注意 、 选择性理解 、 选择性记忆 三部分组成。三个防卫圈的核心是 选择性理解 。(填空题或选择题)

3、 大众传播受众的基本权利(4个)(填空题)

传播权、知晓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接近权

知晓权是由肯特•库柏提出,接近权是由巴隆(或巴伦)提出。

特别注意:传播权的界限

4、 简述竹内郁郎的“使用满足理论” (简述题)

(1)、受众接触传媒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这种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心理起源。

(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

(3)、受众根据媒介印象选择媒介。

(4)、媒介接触行为可能产生满足或不满足两种结果。

(5)、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影响到受众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第七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

1、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 (理解)

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先作用于意见领袖,再经由意见领袖传达到一般受众。这就是所谓“两级传播”概念的基本含义

2、传播的影响分类 (选择题)

无变化,微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3、简述议程设置理论的理论观点 (简述题)

1、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的报道存在高度对应关系。大众传媒重点报道的问题,也是公众特别关注的问题;传媒报道越多,公众关注程度越高。

2、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置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在报道中赋予各种“议程”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公众对环境的认知。

4、试论述沉默的螺旋理论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5、学会运用知沟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注意:魔弹论在社会实际中的适用

第八章 信息与符号

1、信息的特征 (填空题)

共享性、可传递性、扩散性、扩充性 、浓缩性 、识别性 、存储性

2、符号学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建。(填空)

3、语言符号的特点 (填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