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条文上来理解
第十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与委托方进行沟通,获得委托方关于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状况的说明。
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在适当及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对被评估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
辨析:结合整个指导意见相关内容看,本条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联系第五章“评估披露”的要求,有关“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状况”属于应披露的内容,评估师应与委托方沟通并取得证据(如企业进行的资产清查);
2、联系16条,企业应作相关说明,在评估报告中可能需要增加“关于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说明”的内容;
3、一方面,企业应进行单独说明及分析,另一方面,评估师应当在“需要及可能”的前提下单独对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进行单独分析和评估。
也就是说,要在了解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先把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从企业整体中模拟剥离式的拿出来,将其进行单独评估后再放进去;
4、确定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依据应当是看其与现金流量是否相关联,能否贡献、能否带来现金流,应当考察其对于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影响或其重要性;溢余资产是否闲置资产?闲置资产一般与企业经营转向或企业存在的状况有关,而溢余资产则未必,它是资产相对其
运用来说的溢余;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对主营业务没有直接“贡献”的资产。
企业不是所有的资产对主营业务都有所贡献,有些资产可能对主营业务没有直接贡献,如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
企业的长期投资是企业将自身的资产通过让渡给其他人拥有或使用,而本身收取投资收益,该投资收益与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作为针对企业主营业务来说的为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另一种形态为:暂时不能为主营业务贡献的资产,如在建工程。
溢余资产主要是不生产现实现金流的资产,主要包括闲置资产和超过经营需求的的各种资产,以及对应的相关负债(溢余负债)。
5、实践中,评估师需要考虑将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状况与行业的水平进行比较。
6、闲置资产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评估。
二、关于实际操作中的考虑
溢余资产--企业存在的不需用资产,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企业调整经营方向或市场转向等原因,企业可能会有一部分资产因不适用而闲置,或者,企业历史上因盲目投资而导致的资产闲置。
评估中,需要了解企业近期的规划等,充分获取相关的资料进行判断分析。
与溢余资产先对应的概念是溢余负债,评估中也需要联系溢余资产进行鉴定和区分。
评估实践中需要对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及其相关负债进行假设
剥离或调整。
非经营性资产--某一时期内不被企业作为其直接经营活动的资产,划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标志是相关资产在特定时期或环境下能否为企业形成贡献、能否带来现金流。
评估实践中,关键要了解企业经营的规划、考察企业相关决策以及调查企业相关资产的历史贡献和当前的实际存在状况,防止企业将大量的优秀资产列入非经营性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