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1 用字母表示数 滕州荆河 王燕

第1课时 1 用字母表示数 滕州荆河 王燕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125页“式与方程”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作用。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4.在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系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学生准备:家庭作业:整理“用字母表示数”要求:用字母表示数可以表示什么?通过整理你感觉用字母表示数的最大优点是什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开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

今天我们来复习代数初步知识里面的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1.小组交流,完善整理。

我们学过哪些可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请同学们把课前整理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补充,组长做好记录。

教师对较弱的小组适当指导。

2.展示汇报,归纳交流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全班汇报交流整理结果,可以先由一个小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其它小组相互补充,完善用字母表示数的有关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1)叙述式:我们组把用字母表示数整理成五部分内容:第一,用字母表示数,如用a表示我的年龄。

第二,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如,那么第n幅中小球的个数就是n²。

第三,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vt;总价=单价×数量,用字母表示为c=ax;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可以表示为s=at。

第四,用字母表示公式:长方形周长可以表示为C=(a+b)×2,正方形周长则表示为C=4a;长方形面积表示为S=ab,正方形面积表示为S=a²,平行四边形面积是S=ah,三角形面积是S=12ah,梯形面积是S=12(a+b)×h,圆的面积是S=πr²,长方体的表面积是S=(ab+ah+bh)×2,正方体表面积是S=6a²,圆柱表面积是S=2S底+S侧,长方体的体积是V=abh,正方体的体积是V=a³,圆柱的体积是V=Sh,圆锥的体积是V=13Sh。

第五,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表格式。

用字母表示数数规律数量关系公式运算率π表示圆周率n²路程=速度×时间s=vtC=(a+b)×2C=4aa+b=b+a(a+b)+c=a+(b+c)总价=单价×数量c=axS=abS=a²S=ahS=12ahS=12(a+b)×hS=πr²a×b=b×a(a×b)×c=a×(b×c)(a+b)×c=a×c+b×c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s=atS=(ab+ah+bh)×2S=6a²S=2S底+S侧V=abhV=a³V=ShV=13Sh(3)结构式用字母表示数:π 规律路程=速度×时间:s=vt 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c=ax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s=at 周长:C=(a+b)×2 C=4a平面图形面积:S=ab S=a ² S=ah S=12ahS=12(a+b)×h S=πr ²表面积: S=(ab+ah+bh)×2 S=6a ² S=2S 底+S 侧 体积: V=abh V=a ³ V=Sh V=13 Sh加法:a+b=b+a (a+b)+c=a+(b+c)乘法:a ×b=b ×a(a ×b)×c=a ×(b ×c) (a+b)×c=a ×c+b ×c 。

(4)知识树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率: 表示数表示规律数量关系运算率 加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率等公式面积、体积公式一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等用字母表示数3.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并形成板书一、数 四、运算定律 二、规律 五、计算公式 三、数量关系 4.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习,大家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越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把头脑中储存的信息提取出来,再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全班交流,使知识呈现更完善。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① 课件出示:课本第126页应用与反思第1题填空。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②两车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5时。

A.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B.当a=45,b=60时,求两地间的距离。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交流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在全班内交流。

预设:A.两地间的距离表示为:2.5a+2.5b 或(a+b )×2.5B.2.5×45+2.5×60或(45+60)×2.5【设计意图:这是对“路程、速度、时间”数量关系的巩固,学生利用这一关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③共64页。

每天看16页,看了y 天。

A.还剩多少页?B.如果这本书小华看了3天,还剩多少页?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互相批改,做对的同学负责跟做错的同学讲解。

预设:A.64-16yB.64-16×3=16(页)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①课件出示:用线段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连接起来比 a 多2的数 a²比 a 少2的数 2a2个 a 相加的和 a+22个 a 相乘的积 a-2a 的2倍a 2a的1 2想一想,用字母表示数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A.a²表示2个a相乘,2a表示2个a相加。

(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让学生重点说一说,防微杜渐。

)B.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放在字母前面,如 a 乘2 可写成2a 。

C.除法运算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②星期天小伟一家去登山,从山下到山顶的路程长6.5千米,上山用了a 时,下山用了b时。

A.他们全程来回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B.当a=3,b=2时,求全程来回一次的平均速度。

学生读题,独立思考,试做。

预设:大多数学生不认真思考,直接这样做:6.5÷(a+b),只有个别的同学认真读题,意识到上山、下山一共2个6.5千米:6.5×2÷(a+b)。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由于不认真出现错误的,之后纠正错误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

】③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填表,你有什么发现? 本题关键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找到的规律。

引导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能概括地表达数量间的关系.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① 左图中,圆的半径是r ,请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首先让学生理解这种情况下圆的半径和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写出式子:8r 和4r ² ②摆正方形。

A.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B.如果摆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这是一个有趣的探究规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填表前三组呈现的图形的变化关系发现规律,进而抽象出表达式:1+3n 或4+(n-1)×3,如果摆100个正方形,需要301根小棒。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鼓励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尤其是综合练习,把学生的易错点混合,学生通过比较理清思路,记忆深刻。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图形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 n 边形 边数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跟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回答:1.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规律,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2.用字母表示数可以使表达更简洁。

3.整理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种,我更喜欢结构式,因为这种形式让人一目了然。

4.我课前整理的作业在展台上展示了,我很高兴。

5.小组合作交流,弥补了我整理的知识点的不足,我喜欢这样学习。

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加法一、数四、运算定律:二、规律:4+3×(n-1) 乘法三、数量关系:s=vt 五、计算公式:S=πr²优点:简洁 V=St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本节课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是一节总复习课,用字母表示数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开始,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本节课我做了如下尝试:(1)课前自主梳理,完善知识结构。

课前放手让学生自我梳理,课内交流完善。

即放手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整理。

“放”。

即放手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整理。

“收”,即收集大家的整理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对照。

弄清《用字母表示数》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使每个人的经验得到共享,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热情。

“规范”,即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应变策略,使得的知识更清晰、完整而有条理,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规律的简洁性。

(2)课内重点指导,抓住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

在本节课的练习部分,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指出改正的方法。

同时,结合学生在平时作业中经常出错的地方,我设计了连线题。

在对这些题进行辨析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并养成认真的审题的学习习惯。

(3)组织分层练习,全面内化提高。

针对三个层次的练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感悟到的新的认识进行交流,对总结到的解题方法进交流,对拓展题的解题策略进行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比和比的应用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多元策略,使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2.使用建议。

学生受教材的影响,在课前整理时,往往整理不到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规律,教师要灵活处理。

3.需要破解的问题。

复习课的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加上复习的内容有点抽象,学生失去了新鲜感,很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