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3. 结果的解释及档案的建立
① 统计及结果解释 ② 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③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① 统计及结果解释
心理辅导教师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计分标准进行 统计,并要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在计分统计过程 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其次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 信息传递给当事人或其他教师及家长。 在进行分数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效度资料,还 要考虑测验情境等其他因素。 在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 的解释,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能理 解的语言;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提出科学的 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何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
罗 禹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roger218_ly@
目录
一.学生心理档案是什么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程序 四.4种常用量表的使用方法 五.注意事项
一、学生心理档案是什么
学生心理档案: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心理测评 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习表现、智力 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 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 描述和评价。 作用: 1. 一方面将结果分类保存,作为心理教育、心理咨 询、因材施教的参考依据; 2. 另一方面,建立动态心理档案,将学生每一发展 阶段的新信息不断存入档案,又可作为教育效果、 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a. b. c. d.
②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 下学生资料的方法。对于观察的结果,可用下列三种 方式作记录: 1. 等级评定法:心理辅导教师对所观察的特质或行为评 定等级,比如学生对某种事物可以是不喜欢、不太喜 欢、一般、有点喜欢、很喜欢,教师可以在预先印好 的表格上按级划圈。 2. 记录频率法:心理辅导教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学生的 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 现象的框上画一个"√"号。 3. 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 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包含学生的姓 名、性别、年级、观察时间、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 的描述、教师的解释与建议等。
③ 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 生的作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收集时一定要注意 途径的合法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日记 信件 作文 试卷 其它作品
a. b. c. d. e.
④ 访谈法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以获取学生的真 实的心理背景与过去的心理创伤等。 a. 结构式访谈 b. 非结构式访谈
4.
5.
② 心理测量情况
测量是建立心理档案的重要环节,建立学生的 心理档案,就是要把每个学生的差异、各自的 特点揭示出来,通过各种不同的心理测验能在 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某种特质在量上作出评鉴, 这有利于显示和区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③ 心理咨询和心理诊断情况
每次咨询的情况记录,如咨询日期、来询者、 咨询员、咨询问题类别、具体咨询过程、心理 咨询诊断的结论、效果评估、转介情况等是学 生心理档案的第三方面主要内容。
五、注意事项
1. 测验者看法要端正 2. 测验种类要考虑 3. 测验内容要保密 4. 测验人员要选择 5. 对被试者要了解 6. 测验误差要控制 7. 测验评分要客观 8. 测验过程要记录 9. 测验道德要讲究 10. 测验解释要慎重
谢谢大家
roger218_ly@
中小学心理健康网
4. 发展性原则
人的心理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出于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心理档案只 能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依据,是一种对过去 某阶段心理状况的记录,并不代表学生的心理 发展水平永远如此,也不代表学生今后的心理 发展就是如此。
5. 教育性原则
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在 建立和使用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不允许给学生留 下任何心理创伤,一定要考虑这样做是否会给 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对学生心理发展是否有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心理档案为学校实 效教育目标服务。
② 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根据结果解释,围绕如何发展能力、培养创造 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 以及指导升学或就业等方面来提出教育培养建 议,这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所在。 因此,我们要根据结果解释,并结合学生各方 面的情况,首先分析其形成原因,然后科学地、 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或辅导策略。
2. 适用性原则
1. 2. 3. 4. 采用团体测验 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采用电脑化操作 少而精,分类建档
3. 保密性原则
心理档案有严格的保密性,心理档案的保密性 原则是指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心理档案的 资料不可以向非心理工作者泄露。 它是心理档案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最需要遵循的 原则,是心理档案客观性和适用性的保证。
③ 建立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 式,文本式又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两种方式。 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 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进 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介绍几个心理测试量表
1. 2. 3. 4. CPQ人格因素量表 卡特尔16因素人格量表 SCL-90精神心理症状量表 气质量表
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原则
1. 2. 3. 4. 客观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我们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要尊重 学生客观的心理事实,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来对 待建档工作,不可以先入为主,以自己的主观态度 对待建档工作。 注意事项: 1. 全面或多方位地综合测评 2. 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量量表 (1)尽可能选用“本土”化高的量表 (2)注意心理测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 (3)注意常模的时效性
三、建立心理档案的一般程序
1. 确定心理档案内容 2. 心理档案资料的搜集 3. 心理档案的建立与归类整理
1. 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① 个人一般情况 ② 心理测量情况 ③ 心理咨询和心理诊断情况
① 个人一般情况
1. 2. 3. 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 治面貌、年级、爱好特长等。 身体状况: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 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主要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 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 子女、家中排行等。(重要社会关系人的联系电话) 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 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 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 心理档案资料搜集
确定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后,就要收集 反映这些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 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 有以下4种。 心理测量法 观察法 作品分析法 访谈法
① ② ③ ④
① 心理测量法
根据心理档案所想建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标 准化的问卷或者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 常用的几种测验: 人格测试:16PF、14PF 心理健康水平测试:SCL-90、CBCL 气质测试:气质量表 职业性向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