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教案

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教案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名言: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帕斯卡
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

”(指名读,齐读)如此可见,掌握好的读书方法至关重要。

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板书:写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板书:怎么写),最后悟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板书:为什么写)。

2.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新书:(出示:《中国民间故事》)。

二、指导阅读
1.读封面。

(出示《中国民间故事》)从封面的文字介绍,我们可以得知这本书是教育部推荐读物,是众多知名作家、教育专家联袂推荐的读本。

2.读封二。

在封二上,我们可以了解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信息,比如书
的出版社、责任编辑、印刷版次、整本书的字数等等。

这本书有250千字,也就是说,大家读完这本书就有了25万字的阅读量,离我们五六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最低阅读量又进了一步。

3.读封底。

封底则摘录了著名作家与教育专家联袂推荐的话语。

孩子们自己读一读。

4.读彩页。

在书的前面几页有几幅彩色插图,你们看看都画了哪些故事?
5.读目录。

这本《中国民间故事》里,像这样精彩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慢慢的品读。

先来看看目录你发现了什么?(大多数民间故事的题目都是“谁干什么”看到题目就大概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有些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有些是传说中的神仙,还有是动物。


6.读内容。

共读:
目录中那么多的故事一定有一个故事特别吸引你,快告诉大家吧!(师把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故事名字书写在黑板上)我们这节课就挑选多数人想阅读的故事一起读。

要求独立阅读思考,在书中相应位置勾画批注、写下感受。

三、鼓励读书。

通过对刚才的阅读,你知道如何去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了吗?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对于好词好句不仅可以好好品读,还可以——摘录,做读书笔记。

读后可以与同学、家人讲一讲所读的故事,交流获得的知识,集思广益。

也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想。


课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读好这本书里的其他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在读后还可以自己创作民间故事。

在读好整本书后,我们再举行一次汇报交流活动,相信大家的阅读与交流会更加精彩!
板书:
中国民间故事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勾画批注、写下感受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民间故事。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读懂民间故事及道理。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让我们打开书先来浏览目录,了解一下这本书中都有哪些故事呢?咱们一起选择一篇民间故事读读好吗?(共同选择一则民间故事)在这篇民间故事中会写些什么?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呢?2.师生共同阅读一篇故事《粽子和龙船》。

提示:像以往读书一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边读边圈圈画画,或适当做些批注。

出示要求:
通过阅读,我知道这个故事故事是怎样写的?先写?再写?最后写?为什么这样写?是因为?读后在小组内可以先交流一下。

3.交流:
(1)你读懂了书中写了什么?
(2)(这个故事主要写了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来历)
师引导:这两个习俗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所写的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板书:生活)
(3)通过刚才的阅读,你明白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故事的呢?
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其中还运用了——的手法。

提示:人们通过屈原托梦想象出粽子和龙舟的来历,由此可见民间故事情节往往比较夸张,充满想象。

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夸张)
(3)那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合情合理地交待出端午节这两个习俗的由来,并表达出人们对屈原的思念)
板书:表达一种愿望
通过刚才的阅读,从中你能体会到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4)在刚才的阅读中你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刻的语句有哪些呢?出示:其中我最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语句是?因为?同桌先交流,再集体交流。

说明: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多读读这些好句子,也可以摘录下来,做读书笔记。

4.小结方法: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应该怎样来阅读民间故事呢?(指板书小结)对于好词好句我们还要多加品读。

板书:
中国民间故事
写什么:生活
怎么写:起因、经过、结果(想象夸张)
为什么写:表达一种愿望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这一种文学样式。

2、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3、交流阅读体会,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读《中国民间故事》,聊一聊阅读收获。

二、读书汇报
1、介绍读整本书的方法。

说说拿到《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开始阅读时你是怎么做的?(随机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等,并交流从中得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自己阅读的帮助。


2、交流课前阅读
(1、)介绍一下你课前选读的两个故事内容,并说说故事吸引你的地方。

(2、)朗读精彩片段分享,并说说为什么推荐此片段。

3、指导对比阅读:《田螺姑娘》和《火把英雄扎卡》
(1、)这两个故事分别是哪个民族故事?都讲了什么?
(2、)你从这两个不同民族的故事里收获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
受、看法)
(3、)这些故事有共同之处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随机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及其价值意义,从而培育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汇报交流:
1、那么我们读完一本书都应该学习什么?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板书:内容)
2、那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知道了主要内容,还要知道这本书讲的谁啊?也就是故事所涉及到的人物。

3、你喜欢的人物中所发生的事有没有你感动难忘的?也就是故事情节。

(板书:情节)
4、一篇文章有精彩的句子或片段,那么一本书中更会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和片段。

(1)同学们画出精彩片段或有道理的句子了吗?谁能把你找的精彩片段或句子读给大家或背下来。

老师让你们在看完一本书的时候,遇到好片段的时候一定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熟读之后就背下来。

勤于背诵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

然后等我们需要的时候就拿来用。

教师小结:《中国民间故事》我们读完了,接下来我们读什么?谁来推荐一本,说明理由。

四、作业:
制作《中国民间故事》读书卡片或为你喜欢的故事做一幅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