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之语言【精选】

古诗词鉴赏之语言【精选】

诗中的这个字换成那个字好不好?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题注意: 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或“诗眼”“字眼”“题眼”),一般是
动词、形容词,有时是数词或副词; 写得最为精妙的一句(或联)一般可从结构上、内容意旨上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8、“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
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答案: “空”是“徒劳”之义,表达了苦苦等待 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归程遥远,归期无望, 如此日日空候,表现出思妇永无穷尽的离愁使 主题更加鲜明。
问:“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 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 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 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 狭。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赏析炼句就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 深刻的句子。
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 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
复习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中炼字(词) 类题目要求的特点。
2、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词) 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
教材温故
完成《新学案》:
118页——119页
2012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 武县)。
问题: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 二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1)“藏”字,意思是“掩盖、隐藏”;运用拟人手 法,描绘人行的痕迹很快为大雪覆盖的边塞景,写景生动, 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 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积累整合】
链接高考
揣摩高考真题 ,了解设问特点。 (参见讲义)
1、考点通观
2、完整示例
3、总结设问特点
炼字(词)型
常见提问方式: 这一句(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句、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或:某句(诗)中的“字眼”(“题眼”“诗眼”)是什么,为 什么?
(2)“透”字,意思是“侵入、穿透”;极为传神地展现 了林间朔风侵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 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12辽宁)初见嵩山 张耒
【诗歌专题】
()
语 言 炼

诗 词 鉴 赏
字专

【考点分析】
《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能力层级D级。
其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 字(词)、炼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高考鉴赏古诗语言的试题主要有分析炼字试题、分 析炼句试题、分析语言风格试题三类。
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 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答: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 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2重庆)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 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 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 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 机鸥不惊”。
参照高考答案,进行答题建模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1.观点明确
炼 字
①是否有修辞
2.





②就诗论词




③是否体现感情
3.如果替换,则无此效果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 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6分)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作者运用了拟人手 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 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 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 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 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