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同步教案】人教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案
【同步教案】人教版2017-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教案
、“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结合历史背景)
2、曹刿的身分怎样?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 什么样的品质?
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 几方面的准备呢?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3、小结: 第 3 段写曹刿论述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4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
6 、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 流。
曹刿论战
教师寄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 原因。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自主、合作、探究 教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 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二、资料助读 1.《左传》 《左传》又称《 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或《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 所 学 过 程
。 。 。
【 4 】辙(zhé): 【 6 】轼: 。
。
2、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3)、小结: 第 2 段叙述的是 打下伏笔。曹刿 研读课文第三段。 (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 【 1 】既克: 【 3 】一鼓作气: 【 5 】竭: 【 7 】靡( (2)提问: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 。 。 【 2 】故: 。 【 4 】再: 【 6 】盈: 。【 8 】测: 。 。 。 , 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 突出写了曹刿 “ 谋 ” 的作用, 为下文 “ ,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
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有《国语》和《战国 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 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 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生字新词预习。 刿( ) 又何间焉( ) 鄙( ) 弗敢专也( )
教
学
反
思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是 “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小结:第 1 段,写的是 的胸怀。 研读课文第二段
,显示了曹刿
、
的品质以及鲁庄公
(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 【 1 】鼓: 。 【 2 】败绩: 。
【 3 】驰: 【 5 】未可: 【 7 】遂逐: (2)提问: 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
体史书。 《史记》 和 《汉书· 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
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 隐公元年(前722 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 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 、 、 三体。
小惠未编( 辙( )
) 玉帛( 夫战( )
)
小信未孚( 轼( )
)
公与之乘( 旗靡( )
)
研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学生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 【 1】肉食者: 【3】鄙: 【5】安, 【7】徧( ): 【9】加: 【11】孚, 【13】狱: 【15】情: 题探究。 。 。 。弗, 。 。 。 。 【 2】间( 【4】何以战: 。 专, 。 。 【8】牺牲, 【10】必以信: 【12】福: 【14】察: 【16】。忠: ): 。 。 。 。 。 。属, 。 3.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