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脾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脾解析
生理过程: ①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②吸收水谷精微; ③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通过肺或直接 送到全身,转化为气、血、津液等。
或胀痛,水谷精 微不得及时转运
水谷精微 随糟粕而 下,
粪便中 夹杂不 消化食 物
脾不运化, 食欲不振
“水谷精微”衰少,气 血生化不足
《内经》原文(了解)
作“水谷精微” 解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 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 甚至痿废不用 中医称之为
“痿证”
内经原文: “脾主四肢”
“治痿独取阳明”
四肢又名“四 末” “阳明”代指脾 胃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 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 思虑伤脾 4、在液为涎 (唾液中较清稀者为涎)
• 5.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 五行皆属土; • 长夏时湿气较盛,易困脾。
• 另外,又有“脾主四时”的说法。
本节复习题
• 1. 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别称、形窍 志液时。 • 2. 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 • 3. 如何理解脾气主升?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中央土以灌四傍”
脾运化水谷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饮食物──胃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食 │ │糜 中央土 │ │ 水谷精微 ┌─┐ 灌四旁 │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小肠──────┤脾├─────┤ │食 └─┘ 为胃行 │ │物 其津液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残 │ │渣 │ │ └肾受脏腑之精而藏之 大肠 │粪 │便 │ 体外
运化水液:脾运化水谷精微的过程,也包括了对水
液的吸收、输布作用。
①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
②水液代谢枢纽
宣发至皮毛, 形成汗液 赖肾之气化, 形成尿液
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
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
病理变化
及其他脾失 健运的临床 表现
内经原文(了解)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病理--脾不统血
下部出血多见
阴道出血
皮下出血
便血、尿血、崩漏、肌衄
(二)生理特性
• 1.脾气主升 • 脾的气机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脾气上升, 才能充分发挥脾的各项生理功能,维持人体 气机的整体协调。
(1)主升清
脾气上升,把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 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濡润全身。
脾主升清,是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的。
饮食物是人类出生后的主要营养来源, 是生成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 而饮食物的消化,以及其精微的吸收、 转输,都由脾所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 源”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2.主统血 脾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于脉中而不 逸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机理
脾的统血功能,实际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也与脾的运化 功能有关。
热·公馆中医基础理论
脾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则健,喜燥恶湿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液为涎; 在志为思; 与长夏气通。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指脾把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把它 们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功能。
病理--脾不升清
浊气不降 精微下泄
清气不升反降
清气不升
(2)升举内脏
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下垂 病理--脾气下陷
又名“阴 挺”
又名“直肠脱 垂”
• • • • • • •
2.脾喜燥恶湿 (1)生理 “脾燥则升” (吴达《医学求是》); 健脾益气药物温燥多见,如白术等。 (2)病理 脾病易生湿; 湿邪易困脾。
“游溢精气” 水饮──胃──────┐ ┌─── 头面诸窍 │ │ │宣发 全身皮毛 │ ┌──┐“散精”(津液) │ 肌肉腠理 小肠────┤ 脾 ├───────肺 │清 └┬─┘ │ │浊 │ │肃降 │ │ │ 大肠 │ 其它脏腑 │ │ │ │肃降 │ │ └─────────肾 │ │尿 │ 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