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1.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一文,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3)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的。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一中心事件。
(5)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有一些文章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就是文章的线索。
(7)以人物某一特征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背影”作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8)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2.线索是结构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有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
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
我们常常把只有一条线索的作品,称为单线《伟大的悲剧》;把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作品,称为复线,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的作品中,主要的线索一般只有一条,叫做主线,其余叫副线,副线是围绕主线展开并服务于主线,副线可以贯穿全文,也可以局部点缀。
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爸爸的花为线索,开头的“襟上别着粉红色的夹竹桃”引起回忆探视重病的爸爸;到后来写爸爸种花、爱花,交代爸爸生病的原因,用花的不够红艳映衬爸爸生病;最后夹竹桃败落预示爸爸的去世。
这是主线。
“我参加毕业典礼”这条线写我现时的活动是副线。
线索除了主线和副线的区别外,还有明线和暗线之分。
如《最后一课》明线是“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暗线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爱国情感”。
3.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总之,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的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二、考查方向:1.找文中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三、能力提升: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羚羊木雕》;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
四、针对训练冰窗花(2017·天津)任随平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
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注释】①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
1.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一“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领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3.DE(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所以D项错误。
本文中,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牵挂和思恋而不是惋惜之情,所以E项错误。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恬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2017·新疆乌鲁木齐)张亚凌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
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
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用脚趾头想想都是老班。
抬头,果真。
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
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男生:高而瘦,是瘦才显得高,还是高才显得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带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
可是从那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冷傲。
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
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
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
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
马上有好事者就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太大,病故了。
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儿子的奶奶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
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
也记得语文老师的评价总是一成不变,什么“语言、思想深度远远超出你们”,什么“那种好是你可以读出,可以捕捉到,就是说不出”。
倒是我自己,每每老师读高翔的作文时,就闭了眼,游走在高翔的文字里:牵挂着我的衣衫不能快步前行的,是字里行间泛滥着的淡淡的哀伤;羁绊着我的脚步不能匆匆而过的,是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的无助无奈;偶尔让我的心儿舒展一下的,是间或蹦出的小小的欢喜,——小小的欢喜也显得很是寂寞。
我喜欢用那种方式去感受,我甚至跟着那些文字熟悉了高翔难以割舍的过去。
他的奶奶又来学校看他了,我突然觉得,她真的很像很像老巫婆,——将一个高贵的王子抹去了一切光环后残忍地丢弃在悲苦人间的老巫婆!我开始讨厌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原本可以跟着妈妈在北京继续好好生活,而不是在这里,在这里,他连文字中的悲苦也走不出。
高翔的各门功课都是无可挑剔的好,好到让我们所有人只能望尘莫及,——他每一次的总成绩都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第二名是固定的一个男生,他的勤奋几乎可以说“废寝忘食”加“悬梁刺股”了。
我开始写日记,日记里似乎也笼上了一层忧伤,处处都是高翔作文的影子。
每晚,在舍友都睡着了时,我点着蜡烛,趴在床上涂写着自己的心情:看一眼他的背影与侧影,都觉得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听他回答问题,比老师还标准的普通话很有磁性;他皱一下眉头,也是忧伤的美……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页,都是高翔的点点滴滴。
是早恋吧?可谁有资格去爱他呢?或许,我只是希望自己的名字跟他的名字一起被老师表扬。
这个念头都有些贪婪,我只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么美那么好的作文罢了。
我们班的很多大大咧咧的女汉子都是在高翔出现后迅速收敛回归女孩,并开始用功的。
那时,一个班级一个宿舍。
在女生宿舍里,每天晚上永恒的话题就是高翔,只是从不说出他的名字,这与老班每晚在外面查宿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