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培训材料1-白车身尺寸匹配控制(1)
培训材料1-白车身尺寸匹配控制(1)
27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下部
4.四门
3.骨架
6.整车前端 (调整线) 5.前后盖翼子板
28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29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零件完全服帖不大可能,因此在侧围普遍厚的情况下,下部尺寸适当做窄是合理的)
34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35
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见下图,标注零件为重要零件,当单件存在偏差时最容易造成侧围扭曲: 这些零件特点:厚、硬,零件间多以曲面互相搭接,均是Y向服帖焊接难以调整。
21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下部重要尺寸点: 1.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2.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3.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22
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较高的测量点,主要指的是: 前挡板,后座椅靠背,后轮罩等Y向测量点,它们与侧围搭接,直接影响骨架的Y向。 建议:宁窄勿宽。(须说明,最右图)
9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3-2-1基准(N-2-1基准)
其余均为Z向辅 助定位支撑
3——X,Y,Z
10
1——Z 2——Y,Z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11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1固定式精测检具: 主要用于四门两盖, 加工精度较高(偏差 0.2mm内),测量点 较多且每个测点要有 点检记录。
1.2移动式精测检具: 主要用于主焊,如风窗,天窗 等。测量点较少。
5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1.精测检具; 2.实物检具; 3.简易型面样板;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
经过测量后 2.实物检具,就是实际的零件
14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规则与建议: 所有辅助的Z向RPS点,偏差值尽量小,宁高勿低。
其余均为Z向辅 助定位支撑
3——X,Y,Z
1——Z
Z向低1mm以上,须 查找原因并优化
2——Y,Z
15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疑问——Z向的辅助RPS都是理论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负数? 答:两种情况: 1.三个Z向的主RPS点,均是勾销将车身固定在理论平面上面,当某些辅助RPS的 车身尺寸过低先与理论平面接触时,就会使主RPS的Z向与理论平面有间隙(虽然有 勾销,下图),将与理论平面有间隙(高的)的RPS强制归“零”,就会显得辅助 RPS是低的。
2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下部
4.四门
3.骨架
6.整车前端 (调整线) 5.前后盖翼子板
3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4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1.精测检具; 2.实物检具; 3.简易型面样板;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
44
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相对简单,骨架须注意两点: 1.保证车身整体Y向对中性,尤其是车顶;
否则会导致:车门调整要掰门;窗框区域漏雨;车门闭合力大等典型问题。 2.A柱、B柱、C柱三者的Y向偏差是否一致,尽量平行;
否则会导致:车门铰链放到极限位置时,前门与后门(或后门与侧围)平度依然不合 格。
26
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小坐标系”的作用: 以后地板重新建立“坐标系”,这样使X和Y重新确立比较近的基准,同时在总装车 间的装配托盘上,后地板采用X和Y可自由移动(一定距离)的设计。 此举大大降低了后副车架对尺寸精度的要求,有效提升底盘拧紧合格率。
总装车间的托盘设计,后地板区 域做成X和Y方向有活动量。
7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1.精测检具; 2.实物检具; 3.简易型面样板;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
4.三坐标测量是最常用的分析数据: 注意零点的位置,数值±方向,坐标系的3-2-1基准;
8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3-2-1基准(N-2-1基准)
当零件较大,为排除重力导致的零件变形,会增加若干辅助基准,形成N-2-1基准。
1——Y
3——X,Y,Z
2——Y,Z
31
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介绍一下新、老两种工艺——其中新工艺能有效消除侧围不平顺带来的影响。
老 前内板 工 艺
1.
侧围外板
后内板
2. 3.
下部总成
新 工 艺
前内板
1.
下部总成
3.
后内板
2.
32
侧围外板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42
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难点零件较多,天窗匹配要求较高,遂采取一些极端方法(兼顾表面质量): 1.天窗加强框制作矫形夹具; 2.整车骨架上,用机器人对天窗Z向进行矫形。
43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纵梁单件或总成扭曲的最明显的表现,是RPS1所在平面与RPS2所在平面,不平行。 可以将单件或总成放置在测量支架上面,在自由状态下观察两个平面是否为面接触。
19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保证地盘平顺的三步骤: 1.排查前后左右4根纵梁单件→分总成,是否存在扭曲; 2.检查后地板总成的4个Z向RPS点是否在一个平面上; 3.用移动三坐标测量关键夹具,并优化夹具。
30
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建议:应优先保证Y向平顺性。 如下图红色圆圈均为Y向辅助RPS,测量支架上有夹具将侧围夹持到理论平面。 在测量支架上,完成夹紧后,应逐一单独打开某一Y向辅助加紧,观察是否有较大回弹 (回弹量大于5mm且夹紧块吃力很大)
如果回弹较大,会影响侧围报告可读性,并导致主焊骨架尺寸不稳定(因为主焊定位夹 具无法克服侧围总成较大的变形,夹具打开后,骨架尺寸则整体回弹)
1
2挡尺寸控制点
3
1
2
4
平面度要求,很 少出现问题 。
41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38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39
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须保证四个功能尺寸,之间要相互配合: 1.风挡上方的车身Y向挡距; 2.风挡下方的车身Y向挡距; 3.上方与下方Y向挡距的对中一致性; 4.顶盖的左右X向差值。 (下图举例,红色为理论位置,蓝色为四种实际偏差的车身状态) 相互配合,指的是:1与2为一组,尽量同大同小;3与4为一组,旋转方向须一致。
上边梁加强板
上边梁加强板
A柱
侧围外板
下边梁
B柱
铰链加强板
36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下部
4.四门
3.骨架
6.整车前端 (调整线) 5.前后盖翼子板
37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2.车身主RPS的钣金平面与理论平面不平行,导致勾销加紧后,车身RPS孔附近的钣 金与理论平面出现线接触,而不是面接触。则测量的孔心实际上高于理论平面,将其 强制归“零”后,就会显得辅助RPS是低的。
16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疑问——Z向的辅助RPS都是理论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负数? 答:两种情况:
培训材料1-白车身尺寸控制
2015.6.2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1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用来检查车身尺寸:
主要包括下部需要的底盘护板,四门需要的门内护板,以及调整线需要的
前后端零件等,如大灯、前后保。
6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1.精测检具; 2.实物检具; 3.简易型面样板;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
3.简易型面样板用于快速分析局部的型面匹配问题,非常快捷: 主要用于像尾灯、四门两盖、顶盖等对型面一致度要求较高的区域。
33
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侧围的“薄与厚”的几点总结: 1.在下部Y向尺寸既定的前提下,侧围的“薄与厚”直接决定骨架尺寸的“宽与窄”; 2.侧围上的零件,多数为Y向贴合焊接,能靠夹具直接调整侧围“薄厚”的区域很少 (如A柱和C柱风挡区域,可以靠夹具调整)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