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材料1-白车身尺寸匹配控制

培训材料1-白车身尺寸匹配控制

17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疑问——底盘不平顺有哪些危害?
答:主要两种危害。(此处强调一下:下部总成的刚度与骨架总成的刚度是不同的)
1.前后端Z向尺寸不稳定
2.整车的Y向对中性不稳定
Y
Z
18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保证地盘平顺的三步骤: 1.排查前后左右4根纵梁单件→分总成,是否存在扭曲; 2.检查后地板总成的4个Z向RPS点是否在一个平面上; 3.用移动三坐标测量关键夹具,并优化夹具。
30
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建议:应优先保证Y向平顺性。 如下图红色圆圈均为Y向辅助RPS,测量支架上有夹具将侧围夹持到理论平面。 在测量支架上,完成夹紧后,应逐一单独打开某一Y向辅助加紧,观察是否有较大回弹 (回弹量大于5mm且夹紧块吃力很大)
如果回弹较大,会影响侧围报告可读性,并导致主焊骨架尺寸不稳定(因为主焊定位夹 具无法克服侧围总成较大的变形,夹具打开后,骨架尺寸则整体回弹)
唯一的辅助Z向RPS点 Z向值越接近零越好, 宁高勿低
3个主定位Z向RPS点 Z向值均为零
20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保证地盘平顺的三步骤: 1.排查前后左右4根纵梁单件→分总成,是否存在扭曲; 2.检查后地板总成的4个Z向RPS点是否在一个平面上; 3.用移动三坐标测量关键夹具,并优化夹具。
关键夹具,主要指: 3.1下部一主拼工位; 3.2下部一主拼工位紧后面的若干个补焊焊点较多的工位;(须说明,下图) 3.3下部二主拼工位; 3.4下部二主拼工位紧后面的若干个补焊焊点较多的工位。
培训材料1-白车身尺寸控制
2015.6.2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1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21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下部重要尺寸点: 1.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2.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3.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22
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较高的测量点,主要指的是: 前挡板,后座椅靠背,后轮罩等Y向测量点,它们与侧围搭接,直接影响骨架的Y向。 建议:宁窄勿宽。(须说明,最右图)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下部
4.四门
3.骨架
6.整车前端 (调整线) 5.前后盖翼子板
12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下部重要尺寸点: 1.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2.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3.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13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下部重要尺寸点: 1.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2.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3.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1.1固定式精测检具: 主要用于四门两盖, 加工精度较高(偏差 0.2mm内),测量点 较多且每个测点要有 点检记录。
1.2移动式精测检具: 主要用于主焊,如风窗,天窗 等。测量点较少。
5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1.精测检具; 2.实物检具; 3.简易型面样板;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
经过测量后 2.实物检具,就是实际的零件
38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39
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须保证四个功能尺寸,之间要相互配合: 1.风挡上方的车身Y向挡距; 2.风挡下方的车身Y向挡距; 3.上方与下方Y向挡距的对中一致性; 4.顶盖的左右X向差值。 (下图举例,红色为理论位置,蓝色为四种实际偏差的车身状态) 相互配合,指的是:1与2为一组,尽量同大同小;3与4为一组,旋转方向须一致。
27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下部
4.四门
3.骨架
6.整车前端 (调整线) 5.前后盖翼子板
28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29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1——Y
3——X,Y,Z
2——Y,Z
31
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介绍一下新、老两种工艺——其中新工艺能有效消除侧围不平顺带来的影响。
老 前内板 工 艺
1.
侧围外板
后内板
2. 3.
下部总成
新 工 艺
前内板
1.
下部总成
3.
后内板
2.
32
侧围外板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33
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侧围的“薄与厚”的几点总结: 1.在下部Y向尺寸既定的前提下,侧围的“薄与厚”直接决定骨架尺寸的“宽与窄”; 2.侧围上的零件,多数为Y向贴合焊接,能靠夹具直接调整侧围“薄厚”的区域很少 (如A柱和C柱风挡区域,可以靠夹具调整)见下图;
大图
3.多数情况下,侧围都是偏厚的——因为侧围零件Y向搭接时,各自曲面不能完全服帖, 导致一层层焊接成为侧围总成后,就越来越厚一些。
2.车身主RPS的钣金平面与理论平面不平行,导致勾销加紧后,车身RPS孔附近的钣 金与理论平面出现线接触,而不是面接触。则测量的孔心实际上高于理论平面,将其 强制归“零”后,就会显得辅助RPS是低的。
16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疑问——Z向的辅助RPS都是理论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负数? 答:两种情况:
纵梁单件或总成扭曲的最明显的表现,是RPS1所在平面与RPS2所在平面,不平行。 可以将单件或总成放置在测量支架上面,在自由状态下观察两个平面是否为面接触。
19
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保证地盘平顺的三步骤: 1.排查前后左右4根纵梁单件→分总成,是否存在扭曲; 2.检查后地板总成的4个Z向RPS点是否在一个平面上; 3.用移动三坐标测量关键夹具,并优化夹具。
42
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难点零件较多,天窗匹配要求较高,遂采取一些极端方法(兼顾表面质量): 1.天窗加强框制作矫形夹具; 2.整车骨架上,用机器人对天窗Z向进行矫形。
43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44
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相对简单,骨架须注意两点: 1.保证车身整体Y向对中性,尤其是车顶;
否则会导致:车门调整要掰门;窗框区域漏雨;车门闭合力大等典型问题。 2.A柱、B柱、C柱三者的Y向偏差是否一致,尽量平行;
2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2.侧围
1.下部
4.四门
3.骨架
6.整车前端 (调整线) 5.前后盖翼子板
3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4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1.精测检具; 2.实物检具; 3.简易型面样板;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
24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下部重要尺寸点: 1.底盘RPS点的Z向平顺性; 2.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3.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25
底盘拧紧相关尺寸和“小坐标系”的概念 底盘拧紧相关尺寸,主要指的是: 发动机传动器装配孔,前、后副车架装配孔,油箱装配孔,排气管支架。
9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4.三坐标测量(含在线测量)——3-2-1基准(N-2-1基准)
其余均为Z向辅 助定位支撑
3——X,Y,Z
10
1——Z 2——Y,Z
目录 白车身制造及装配流程简介 白车身尺寸控制手段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功能尺寸知识 CP与CPK
11
下部
侧围
下部左图尺寸,影响车身骨架 的Y向,越高的区域受到的影响 越大。
23
当零件有间隙进行焊接时, 焊枪的瞬间夹持和焊接热 熔,会使两个钣金轻微变 形,此变形会弥补此间隙 带来的偏差。反之,零件 若互相干涉,就无此弥补。
较高测量点区域的Y向挡距和尺寸对中性 较高的测量点,主要指的是: 前挡板,后座椅靠背,后轮罩等Y向测量点,它们与侧围搭接,直接影响骨架的Y向。 建议:宁窄勿宽——下图,下部的功能尺寸为不对等公差带(-3.0,+1.0)
1
2
3
4
40
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3
1
2
4
平面度要求,很 少出现问题 。
41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骨架重要尺寸点: 1.前后风挡尺寸控制点; 2.天窗匹配如何保证; 3.与四门匹配相关尺寸控制; 4.后端尺寸控制(举例车身尺寸偏差时,后端匹配如何变化)。 **关于后端零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建议**
(零件完全服帖不大可能,因此在侧围普遍厚的情况下,下部尺寸适当做窄是合理的)
34
白车身各分总成的重要尺寸点,重点展开 侧围重要尺寸点: 1.辅助RPS点的Y向平顺性; 2.侧围的“薄与厚”取决于零件间的服帖程度; 3.影响上述两点的关键零件及分总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