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三原子的量子理论优秀课件

第二十三原子的量子理论优秀课件


电磁波
2、量子跃迁假设
当电子从能量为 E n 的定态过渡到能量为 E k 的定态
时,便发射(当 En Ek 时)或吸收(当
单色光,其频率为:
En Ek
时)
h En Ek
En Ek
h
3、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电子绕核作圆倍的那些轨道才是可能的
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 因电磁波频率 r-3/2,半径的连续变化,必导
致产生连续光谱。
§23-2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一、玻尔的三个基本假设
1、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的状态(简称定
态)之中。在定态下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分别用
E 态1中,E 的2原(子E1 , 虽E 然2其)电来子表绕示核,作称加为速原运子动的,能但级并。不处辐于射定
EEk
一维自由
p 22 m E k d2 d x(2x)2 m 2 E k
粒子的振
(x)0幅方程
在势场中的粒子,总能量
E E k U (x ) p 2/2 m U (x )
d2 d x(2x)2m 2[EU (x)](x)0
推广到三维空间:
2 2 2
2 m
( x 2 y 2 z 2 )(x ,y ,z )2[E U (x ,y ,z ) ](x ,y ,z ) 0
P(x,t)||2*
*,(x,t) 为共轭复数
则,
e e *
i(E tp x) i(E tp x)
2
2
0
0
00
在d V 空间内粒子出现的概率:
d W 02d V2d V * d V
则粒子在某时、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
ddW V022*
3、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在有限体积内找到粒子的概率:W 2dV
的精细结构。 原因:它是半经典半量子理论的产物。还应用了
经典物理的轨道和坐标的概念
§23-3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薛定谔方程
一、波函数及其统计意义 以自由粒子为例。 1、一维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自由粒子就是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其能量和动 量保持恒定的粒子。
由德布罗意波的概念,则自由粒子的频率 E/h和
n=1的轨道r1称为玻尔半径:
r1
h2 0 me2
5.291011m
量子数为n的轨道半径
rn n2r1
2、定态能级公式
原子处在量子数为n的状态,其能量:
En
1 mv2 2
mv2 rn
( e2
4
e2
0
rn
4 0 rn2
)

rn
n2
h2 0 me2
所以
En
1 n2
me4
8 02 h2
n=1、2、3、4…
波长 h / p也保持恒定。
可用平面单色波来表示:
(x,t)0cos[2(tx)]
写成复数形式(:x,t)0ei2(tx)
得: (x,t)0ei(EtPx)
E , h
hp
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在某一时刻,在空间某处粒子出现的概率正比于该时、该 处波函数的振幅的平方。
2、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概率为实数,表示为
此后又发现碱金属也有类似的规律。
二、经典理论的困难
按1911年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行星模型--电子 绕原子核(10-12m)高速旋转
对此经典物理势必得出如下结论:
原子是”短命“的
+
电子绕核运动是加速运动
必向外辐射能量,电子轨
+
道半径越来越小,直到掉到原子核 与正电荷中和,这个过程时间<10-12
秒,因此不可能有稳定的原子存在。
第二十三原子的量 子理论
定义波数
~
1
1 R( 22
1 n2
)
R 4/B
R 1.096776107 m1
里德伯常数
巴尔末又指出,如将式中的“22”换成其它整数m
的平方,还可得到其它谱线系.
1 R( m2
1 n2
)
{ m=1、2、3…... n=2、3、4…... n>m
巴尔末公式
巴尔末公式
R(
1 m2
描述的是能量有确定值的粒子在势场中运动时,波函数 所满足的方程,称定态薛定谔方程。
如给定势函数 U(x, y, z) ,可求出定态波函数 (x, y, z,)
再于乘标以准时条间 件因 ,子 在e总 能i E t量,E 可得具到有波某函些数特定(值x,时y,才z,t有) 解。,由
这些特定的 E 值为本征值,相应的波函数为本征函数
1 n2
)
{ m=1、2、3…... n=2、3、4…... n>m
mn 光

系 区域 日期
1 2 赖曼(Lyman)系 2 3 巴尔末(Balmer)系 3 4 帕邢(paschen)系 4 5 布喇开(Brackett)系 5 6 普芳德(Pfund)系
紫外 1916年 可见 1880年 可见 1908年 红外 1922年 红外 1924年
L r mv
L rmv n h nh n1,2,3 2
二、定态能级公式和电子规道公式
1、定态轨道半径公式(氢原子) 电子与核间库仑力是向心力:
量子数
e2
v2
40r2 m r
联立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Lrm vnh
解得第n个轨道半径,
rn
n2
h2 0 me2
(n 1, 2
)
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
§23-4一维势阱中的粒子
自由粒子在金属中运动时,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由于原 子排列的周期性,电子受力可用势能表示:
在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所满足 的微分方程称薛定谔方程。
一维自由粒子波函数:
i(E tpx)
iE t
(x,t)0e (x)e
i px
(x) 0e
振幅函数 i E t 时间因子
e
i px
(x) 0e
两边求导得,d2dx(2x)p22(x)0
自由粒子总能量
EEkU(x) U(x)0
n=1时为基态能级 E1 13.6eV
n>1时为激发态能级
En
E1 n2
n为无限大时,En 0,此时原子电离
玻尔理论的成功与局限
成功:解释 了H光谱,尔后有人推广到类H原子

H
e
.Li 2
.Be3)也获得成功(只要将
电量换成Ze(Z为原序数)。他的定态跃
迁的思想至今仍是正确的。并且它是导致
新理论的跳板。1922年获诺贝尔奖。 局限:只能解释H及类H原子,也解释不了原子
某时刻在整个空间中发现粒子的概率应等于1。
dW2dV1 归一化条件
4、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波函数除了必须满足归一化条件外,还必须满足单
值、连续、有限的条件(标准条件)
单值是由于在某时、某处发现粒子的概率必须是唯一的; 连续是由于概率分布不会在任一处发生突变; 有限是由于概率不可能是无限的。
二、薛定谔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