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 现状与发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功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指出:围绕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 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示范引导,落实责 任,持续推进,为“十一五”国家信息化发展开好局、 起好步。

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重点教育信息化 文化产业信息化 公共卫生事业信息化2006-5-29 2公共卫生发展与信息化2006年我国将继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响应能力建设,全 面启动全国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建立省会 城市和地市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逐步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医疗救治 信息系统。

支持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将居民疾病控制、预防保健 和健康促进工作落到实处,使常住人口的预防保健主要指标处于良好 水平;努力为居民,特别是长期联系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提供方便、 快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促进传染病的控制 促进个人健康的指导和慢性病的控制 促进资源共享 促进决策分析 促进信息服务2006-5-293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化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带动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控制的现 代化。

2006-5-294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现状中国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了全球疾病监测网络覆盖面最大的互联网 应用系统; 构建了全球疾病监测通过合理利用VPN技术和 Internet资源建立“公网专用”的网络系统; 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疾病在线直报网络系统; 构建了全球监测病例个案数据量最大的疾病监 测信息系统; 实现了疫情报告与单病种病情监测信息管理的 结合,为实现WHO提出的综合监测信息管理模式 奠定了基础。

2006-5-29 6建立三级平台、五级网络用户数达到9万2006-5-297信息化建设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直报系统彻底改变了传染病报告管理模式,是我国公共卫 生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为及时发现疫情,控制疫情,保 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带来的社 会经济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提高了疫情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探测传染 病早期暴发的能力;为监测系统的质控提供了快速监控手 段;进一步提高了疫情分析能力,解决了传统监测手段不 能解决的业务难题; 通过中央与地方的网络连接,使信息收集、疫情处理标准 化,整体上提高了公共卫生系统的工作能力; 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疾病控制部门的工作模式,为公共卫生 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2006-5-298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随着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发展,对信 息量和信息利用的需求增大,需要进一 步论证疾病控制的信息需求。

整体规划的重要性信息化绝不仅是技术改良,而是对管理模 式、业务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缺乏整体及长远规划的情况下,信息化的 价值往往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甚至会出 现负效应。

2006-5-2910如何应对?业务模型确立; 业务流程确立; 信息流程确立;业务模型确立业务流程信息流程 系统建立结构对象2006-5-29行为 对象11CDC核心业务模型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包含六大核心业务,这些业务始终围绕着生物、环境与行为三大核心公 共卫生要素开展,各核心业务之间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监测主要包括基础卫生信息、 疾病信息、健康危险因素信息 等三方面信息,从手段分为人 群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运营指内部管理系 统,包括人财物管理 等支持组织正常运营 的基本业务。

运营监测 干预 生物 环境 行为 教育培 训干预包括针对突发事件的应 急处置,和常规干预,如健 康教育等内容。

科研主要指从科技部或国 际组织等其他渠道资助的 围绕疾病控制任务的科研 研究。

科研服务服务主要指根据请求,对 外提供的服务内容,如咨 询、性病治疗、健康产品 的检测评估、健康危险因 2006-5-29 素鉴定等。

教育指学位教育,培训主 要指对各级CDC人员的专业 技术培训。

12公共卫生监测与公共卫生干预的关系示意图资料收集数据 反馈干预效 果评估获得新 的信息 改进干 预计划数据管理数据分析 和解释执行干 预计划干预计 划制订监测不再是流行病学下的一个分支,而是和公共卫生干预并列,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5-29 13公共卫生体系的功能定位公共卫生政策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干预2006-5-2914理想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三大类别:基础公共卫生信息:人口、地理、经济、出 生、死亡、机构、管理信息; 疾病相关信息:发病、病原,…… 健康危险因素:环境、营养、食品、职业卫 生;2006-5-2915公共卫生的业务流程传染病爆发处理 (监测与干预之间的信息 流向) 传染病预测(监测与科学研究的信息流 向) 计划免疫管理:接种效果管理(疫苗量、 接种率、相关疾病的发病、血清监测)出 生率、死亡率 人群烟草控制活动与未来疾病预测(吸烟 率、死亡、卫生服务效果)2006-5-29 16公共卫生的业务流程举例内部管理:成本效果分析 地区干预活动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 精神病人管理 ……2006-5-2917社区卫生服务与慢性病预防控制业务流程: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 了解,社区对高危人群管理、病人指导、 药物、人工费用,危险行为改变、糖尿病 发病下降、 监测、干预、成本和效果信息2006-5-2918信息为决策服务理解业务模型的重要性传染病控制对传染病发生和爆发的有效监测和快速应 对是拯救人民生命、保护经济发展、国家 和国际安全的基本支柱。

应对新发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不仅仅是卫 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国家和 世界的安全问题。

2006-5-2920有潜在爆发流行的传染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监测的疾病:鼠疫、霍乱、全球危险霍乱、脑膜炎、麻疹、志贺氏痢疾地理区域疟疾、斑疹伤寒、黄热病、甲肝、回归热、病毒性出 血热(登革热) 流感、禽流感、SARS2006-5-2921传染病监测的特点:时效性(real time)及时性,及时报告疫情、察觉爆发或高 发、以及新发传染病的可能,及时反馈、 及时验证、和及时应答是传染病监测有别 于其他监测的重要特征。

通过网络直报,快速收集信息,每天将近 20000个传染病个案在网络上,信息每秒 都在发生变化,理论上,实现直报的地 方,只要诊断明确,并进入计算机,疫情 监测部门就立即知道了。

2006-5-29 22传染病监测的特点:多渠道信息来源传染病监测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全面性,不能遗漏 任何可能提示出现传染病爆发的信息,包括各类 传闻;世界卫生组织从各种途径接受到传染病爆 发流行的报告,不仅是政府途径,也包括各种非 官方途径,媒体的信息,甚至传言(rumor) 既不能反应迟钝,又不能过渡反应,所以快速验 证十分必要,以免错失战机。

2006-5-2923有效的传染病预警和应对的工作环节快速获得有关疾病流行的信息; 根据历史资料和是否存在聚集性,系统进行过 滤和检测,判定传染病发生是否属于常态、高 发还是爆发。

根据设立的预警值,发现可疑事 件,通知疾病控制部门进行验证。

疾病控制部门通过现场验证,确定事件性质, 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所有信息,综合判定,判定 是否应该发出预警,并向社会公布疫情。

一旦发出预警,启动应急机制,协调各部门, 快速应答。

2006-5-29 24赢得控制疾病的时机及时报告 和预警迟缓报告,丧失疾 病控制的最佳时机预测2006-5-2925业务目标之一全面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现状:对于各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情况快速了 解;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传染病报告情况的 了解; 从而快速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2006-5-2926业务目标之二传染病预防控制:爆发察觉,应答(确定 反映强度),处理发现有异常死亡(DIC),地理信息系统显示 分布,出现三间分布曲线; 实验室样本分析和病原学检测; 知识(专家)库显示可能的疾病; 决策者判定目前处理的情况。

2006-5-2927业务目标之三传染病预测预报 传染病预测依靠多种来源的信息:标志性病例:类流感样病例增多; 动物疫情:鼠间疫情、禽流感 病原体,如流脑菌群变化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发展预测模型,通 过IT新技术,对传染病发生进行预测预 报。

2006-5-2928确定信息流程全面分析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业务流程,优化整合;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 规范疾病预防控制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应用系统实施前的全面需求分析。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的实施,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信息 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系统功能模型和系统数据模型。

在这些标准和模型的指导、控制和协调下,进一步实施疾 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工程、数据库工程和应 用软件工程。

从而保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化建设高起点、低成本, 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目标。

2006-5-2929数据共享目前侧重于数据收集,对数据分析和解 释、反馈和利用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 数据共享,以及由此演化出来的数据标准 研究和数据共享工程的实施;2006-5-2930数据的综合利用建立国家综合监测系统,涉及到一系列管理和政 策:各部门的功能定位; 综合管理协调部门的确立 数据共享和利用省和地区一级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利用,由此带 来省级网络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标准的问 题,否则将形成信息孤岛; 网络建设适应监测的动态变化的需求:接口预留、抽取信息管理模型,开发定制平台2006-5-29 31网络系统中待改进现场数据收集情况缺乏质量控制机制; 接受信息单一; 历史数据利用 常规报告和验证机制分离:验证数据没有 进入信息系统; 没有决策分析模型,无法自动回答是否是爆 发?危及的目标人群?传播的速度?是否 已经有效控制?在哪个环节响应不足?2006-5-29 32传染病监测与响应数据质量、数据报告及时性、完整性察觉和捕获 单病监测 全国疫情报告 通知 确定验证的标准 疾病控制处 组织验证 是2006-5-29医院死因验证结果进 入数据库不清楚 继续观察 否,放弃33预警和控制标准化需求分析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描述必须遵循或参照的主要标准系统建模标准化:数据管理标准数据元素标准和文档规范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和文档规范 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它们像化学元素 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一样,在保证信息系统质量和 效率方面作为最基础的标准。

• 工程标准:2006-5-29 34数据交换标准 最小数据集标准术语标准 药典标准 信息系统 LOINC ICD-102006-5-29HL7药房 实验室 疾病35Health-care 公共卫生信息集成使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在各处、不同类型的 数据,就好像是在访问单一数据源,而不 用考虑其物理实现是否如此 集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提供实时读写访问 数据转换,为企业的综合服务等应用提供统一 的信息平台2006-5-2936未来集成平台针对现有以及潜在的卫生信息系统不同类别用户的不同业 务需求,所建立的集成平台应该实现以下目标: 能够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与其他子系统数据的比对,进而补 充和修正自身子系统数据(如出生死亡数据的相互核对; 艾滋病疫情报告和艾滋病治疗数据的核对;新生儿产生和 计划免疫数据的核对);能够满足各子系统自身业务需求 (如各子系统异地、异构、不同历史时期数据的整合) 能够根据不同的权限,实现数据的实时检索、提取、展 示、发布(如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单位) 数据集成平台满足决策层在疾病控制和应急、公共卫生政 策制定两方面对数据信息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