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2022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同步课堂课件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2022届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同步课堂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2) 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字母是 B ,目前其值为 23°26' 。 (3)由图可知,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是 90° ,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66°34' 。 (4)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如下图所示,请补充完整。
(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 回归年 。
考点一
考点二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D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实际 上是地球处于冬至点两侧的对应点,公转速度不同,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 同,日地距离也不同。甲、乙两点位置上,太阳直射地表的纬度相同,所以日 出方位相同。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日出 时刻(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
短 变为最 长 ,黑夜逐渐变 短 ,由最 长 变为最 短 ;南半球相反。
考点一
考点二
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 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 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考点二
(4)近日点公转速度 最快 ,远日点公转速度 最慢 。从近日点过春分日到 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 变慢 ;从远日点过秋分日到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
变快 。
考点一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二
(1)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叫 赤道 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叫 黄道 平面,两平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图甲
考点一
考点二
图乙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图中的天赤道与地球赤道位 于同一平面。黄道与地球公转轨道位于同一个平面。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 以地球为参照系,视觉上感觉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当太阳运动到夏至点时, 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夏至日。6月初,地球公转至接近夏至点位置,且距离春分 点较秋分点近,故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和读图能力。从重庆到遵义是向南行驶, 由遵义到毕节是向西偏南行驶;由图中各路段的里程和限速可以推知这一行 程的总时间约为5小时,为免受阳光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应坐在背光一侧 靠窗座位;上午8:00出发,在到遵义之前太阳位于偏东方向,背光一侧应是右侧 座位,到遵义后太阳位于偏南方向,右侧座位同样是背光,B项正确;上午左侧 靠窗是迎光一侧,A、C项错误;12:00以后,太阳位于偏西方向,右侧迎光,D项 错误。
考点二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 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 是同样道理。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正西方
西南方
误区警示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 正北,日落正北(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南, 日落正南(0时日出,24时日落)。
考点一
考点二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1)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考点一
考点二
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 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 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小时29分,则 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 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据图中小明发朋友圈的时间(7时29分)、爸爸回复的时间(7时31 分)和天津的经纬度位置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小明和爸爸 所在城市同时位于晨线上,小明所在城市位于天津的东北方向或西南方向,呼 和浩特位于天津西北方向,A项错误;杭州位于天津东南方向,C项错误;小明和 爸爸所在城市日出时间(北京时间)相差2分钟,而兰州与天津的经度相差13°, 地方时相差52分钟,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所以,小明所在城市最可能是南宁, D项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1)同一日,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 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规律总结 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 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 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
考点一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考点二
特别提醒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变 化,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气候类型也会消失。
考点一
考点二
考向一 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影响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甲是天 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乙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面 两题。
考点一
解析 具体分析如下: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读下图,补充下列内容。
考点一
考点二
(1)图1太阳直射① 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 昼② 短 夜③ 长 ,纬度越高,昼越④ 短 夜越⑤ 长 ,北极圈内出现⑥ 极夜;南半 球相反。赤道⑦ 昼夜平分 。 (2)图2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⑧ 昼夜平分 。 (3)图3太阳直射⑨ 北回归线 (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 昼 长 夜 短 ,纬度越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 ;南 半球相反。赤道 昼夜平分 。 (4)图1→图2→图3,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白昼逐渐变 长 ,由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向二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视运动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 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3.(2018课标Ⅰ,10,4分)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 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B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考点一
考点二
二、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及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
考点一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纬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2.影响 (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
考点一
考点二
2.(2019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C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 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天津的日出时间为7时31分,说明此时北半 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全球各地的日落方向均为 西南,所以,可以推测出甲城市当天日落的方向,C项正确。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 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
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
考点二
(1)图中地球公转是从① 北 (南、北)极上空看的,原因是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 ② 逆 时针,而地球公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③ 一致 。 (2)地球公转轨道是④ 近似正圆 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⑤ 焦点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近日点的是⑥ 甲 ,大约在每年的⑦ 1 月初;正确表示远 日点的是⑧ 丙 ,大约在每年的⑨ 7 月初。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如果以太阳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 365日5时48分46秒 称为 回归年 。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 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解析 若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各地昼夜等长,也
不会有四季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