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115个常见成语整理(含解释及出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察言观色【解释】:察:详审。
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
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成仁取义【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成人之美【解释】:成:成就。
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6、从心所欲【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大动干戈【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
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待价而沽【解释】:沽:卖。
等有好价钱才卖。
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箪食瓢饮【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当仁不让【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1、道不同,不相为谋【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道听途说【解释】:道、途:路。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3、恶衣恶食【解释】:恶: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耳顺之年【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5、发愤忘食【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犯上作乱【解释】: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肥马轻裘【解释】:裘:皮衣。
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
形容阔绰。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斐然成章【解释】:斐、章:文采。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分崩离析【解释】: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自】:《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父母之邦【解释】:指祖国。
【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1、刚毅木讷【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32、割鸡焉用牛刀【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3、各不相谋【解释】:谋:商量,计义。
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4、恭而有礼【解释】: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释】: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攻乎异端【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7、过犹不及【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8、怪力乱神【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9、后生可畏【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
年轻人是可敬畏的。
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0、患得患失【解释】:患:忧患,担心。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41、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42、惠而不费【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
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43、见义勇为【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5、既往不咎【解释】: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46、见贤思齐【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7、尽善尽美【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8、敬而远之【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49、举一反三【解释】: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侃侃訚訚(yín)【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自】: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51、空空如也【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
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2、理屈词穷【解释】: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53、乐山乐水【解释】:乐:喜爱,爱好。
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54、乐以忘忧【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快乐。
【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55、乐在其中【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自】:《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6、良师益友【解释】:良,好;益,有帮助。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7、苗而不秀【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