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里面许多言论如今依旧发人深省,不少成语也是从中演化而来。

一起看看那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了解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1、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

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

英文解释为: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one's subordinates; 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be open-minded in study; condescend to ask for advice。

2、不得其死
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时期,孔子生病,他的学生们前去看望他。

孔子仔细地看着他们,他认为闵子骞性格外和内刚,冉有和子贡和顺不足、刚直有余,他们均能自保,唯独子路刚直不阿,日后不能善终,就深情地叮嘱他以后遇事要冷静,千万不能鲁莽。

释义: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3、不亦乐乎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

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

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释义: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5、从心所欲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从心:顺从心愿。

欲:心意,爱好。

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

英语释义:do as one pleases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释义: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英语释义:A workman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if he is to do his work well.
7、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释义:诲:教导;诱导;倦:厌烦。

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英文释义:to be never tired of teaching; to teach with indefatigable zeal; to be tireless in teaching。

8、家喻户晓
出自《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释义:家喻户晓:喻:明白,清楚;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

形容人人皆知。

英文释义:widely known; known to all; known to every family and household; well-known。

9、理屈词穷
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