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带动旅游成效材料五篇【篇1】**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倾心打造“两当兵变”策源地、“工合运动”记念地、“航天3线”精神发源地和“宝成铁路”文化体验地4大红色旅游板块,前后建成1大批精品红色旅游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活动聚焦、业态丰富、品牌塑造,推动以红色旅游为亮点的全域旅游发展。
截至目前,**革命记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各界游客2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正逐渐成为引领全域旅游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红色旅游项目助力发展。
中国工合记念馆、灵官峡宝成铁路文化主题景区、安沟3线文化主题街区等多个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建设进度延续加快,有效带动了凤凰湖景区改造提升、消灾寺少林文化产业园、紫柏山景区综合开发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红色旅游重点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红色旅游文化更具活力。
借助**红色历史文化,前后举行了**宁106市媒体人暨中省文化名人“走进秦岭花谷,发现红色**”、“书写红色记忆“”传承中华丽德”全国字画巡回展、宝鸡日报小记者走进红色**、新中英3国青年重走艾黎、何克工合路等主题活动;出版了《世界的工合**的双石铺》记念画册、《中国工合运动在**》专辑画册、《我看见了1个新中国》等文学作品,社会影响力巨大,收到了良好成效。
红色旅游产品日趋丰富。
在发展进程中,**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地方手工艺、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打造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在景区推出“红色夏令营”、红色户外拓展等主题旅游产品,实现红色旅游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地方民风民俗的有机统1,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和亮点。
为有效发挥**丰富的3线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与**人从众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全域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协议,通过全域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动红色旅游全域发展。
红色旅游品牌延续擦亮。
加强与**等市县的区域联合,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革命记念馆前后荣获全国第2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宝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鸡市干部培训党校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电视台、**日报、宝鸡日报等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前后对**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报导评论,“红色传奇、星火凤州”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延续扩大。
【篇2】82 年前,饱经挫折的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通道,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通道会议”。
通道会议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条件条件。
通道,同样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通道,这1历史转折的地理坐标,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
80 多年后,这1文化又让“转兵之城”焕发出后发赶超的精气神。
奋起直追,奋楫者先。
革命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
最近几年来,通道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让历史血脉相传,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发展,奋力走出了1条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罗蒙山下,县溪古镇,1座书院静静地躺着。
4周青砖护墙,墙外两株桂树正吐溢芳香,门楼飞檐翘首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味,拾阶而上,便可进入恭城书院。
红军长征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会议就产生在这里。
1934年12 月,中央红军攻占通道老县城后,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临时紧急会议,实现了西进贵州的伟大战略转兵。
党运、国运由此拉开全部转折的序幕。
1934 年中央红军经过通道,虽然不过7 天7 夜的时间,但却在全县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印记”。
恭城书院、红军街、红军桥、小水战役遗址、梨子界战役烈士墓……通道的红色革命遗址举不胜举。
重投入深发掘,边保护边开发。
最近几年来,通道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通过打造系列红色文化品牌,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在交换互动中宏扬革命精神,保护红色文化,珍存红色记忆,让历史血脉代代相传。
县溪镇红色旅游风味渐浓:第1期工程所有房屋、路桥、水电等基础民生设施的修缮改建工程全面完成,恭城书院、通道转兵记念馆、红军街、红军堤等革命原址的复原布展及升级改造完工。
与此同时,通道转兵记念馆、小水战役遗址、梨子界战役烈士墓……1处处红色景点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的课堂。
通道还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发掘,1方面积极约请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换、理论研究,提升通道的历史地位;另外一方面整理编写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乡土教材,进1步丰富和完善了红色资源理论展现成果。
1个个革命原址焕然1新,1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起。
通道,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红色文化,在交换互动中宏扬革命精神,唱响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主旋律。
旅游经济成发展新引擎奇异侗乡,使人心驰向往。
风雨桥上,很多老人在摆卖芦笙、侗锦、腊肉、山货……在通道,在侗乡,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等绿色经济,已渐入佳境。
实现“两个1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1代人的新长征。
今天,继承了长征精神的通道人,正在立足生态文化优势,牢牢围绕“全省特点县域经济(文化旅游)重点县”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以旅游2次创业、3年行动计划为发展推手,全力打造生态之城、山水之城、民俗之城、养老之城、好运之城,推动“全域旅游”破冰前行、扬帆出海。
茫茫群山当中的通道,风光旖旎,既有雄伟险峻的层山叠岭,也有静谧清澈的蜿蜒川流;既有风情万种的侗歌侗戏风雨桥,也有庄严肃穆的革命原址、鳞次栉比的红色遗址……最近几年来,随着交通突围、政策趋利、侗寨申遗推动、全省文化旅游重点县成功申报,通道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进1步完善了“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的发展思路,正式提出了旅游的“2次创业”,立足“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致力打造“中国侗族文化体验第1城”。
旅游景点提质提档,全域景区逐渐成型。
通道将全县作为1个大景区,实行了旅游重大项目30 余个,加快了万佛山、龙底飘流、百里侗文化长廊、恭城书院等景区标准化建设。
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升级旅游服务。
1方面,包茂高速怀通段建成通车,武靖高速开工建设,6 条县道升级为省道。
通道全县目前已有2 条高速、1 条铁路、6 条国省道、159 条农村公路参与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可入性得到极大增强。
另外一方面,围绕旅游要素,通道集中气力推动星级酒店、旅游运输、购物文娱等配套服务,目前8 座星级宾馆已有4 座投入运营,旅游大巴车队已筹建好,皇都侗族文化演艺、县城旅游购物街、萨岁广场文化休闲开发、城市森林公园、县城夜景灯光亮化、社会公共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项目投入使用,县城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发展旅游,通道极力丰富自己的产品体系和经营业态。
不但美满完成与中惠旅的托管经营机制尝试,新引进了中信团体投资经营全县旅游产业,签订了10 亿元的合作开发协议;而且对接休闲养生旅游的消费新需求,开发了通道转兵记念地红色旅游、侗寨民俗风情体验、科技园农耕体验、万佛山自驾营地、龙底生态休闲及科考探险等深度互动项目。
期盼化作现实,耕耘取得丰收。
数据显示,通道旅游势头发展强劲,** 年全县接待游客101 万人次,** 年167 万人次,** 年268 万人次,年均增速超30%。
脱贫攻坚之路越走越宽“万佛山景区开发让我家门口就是景区,每一年靠农家乐店增收有2310万元!”未到饭点,临口镇太平岩村“老粟农家土菜馆”已经是宾客满座,老板老粟喜不自胜。
通道最大的县情是贫困,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终究的前途在发展文化旅游。
通道是国家贫困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重点县,“精准脱贫”1直都是全县头等大事和“1号民生工程”。
如何脱贫?通道将精准脱贫与旅游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推动,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县”建设和旅游“2次创业”,以旅游环线和业态布局为串连,强力整合资金和项目,加快景区基础提质、业态丰富,推动实现了景区提质与基础改良、业态提升与大众增收,走1条以景区、园区、合作社、休闲农业、龙头企业“5带动”为主的旅游扶贫发展之路。
万佛山、美丽独岩、龙底河飘流、百里侗文化长廊……这些本来不为人知的地方,现已成为通道著名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
成倍数增长的游客涌进,打开了当地贫困农民的致富路。
**侗族文化村位于通道西南部,由**4村组成,距县城约11 千米。
境内群山起伏,溪涧纵横,坪坦河贯穿东部,双江至坪坦公路穿越南北,共有29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3 人,耕地面积1722 亩,林地面积17684 亩,是1个纯侗族聚居的村寨,也是远近着名的贫困村。
最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本村大众的同心协力下,皇都侗文化村依托文化生态优势,致力打造侗族风情世界旅游目的地,将脱贫攻坚与旅游开发同计划、同部署、同推动,围绕“建1处景点、引1批企业、活1方经济、富1方大众”的思路,坚持旅游引领、项目带动,迈出了旅游与扶贫融会发展、创业富民与就业富民共生双赢的产业扶贫新门路。
** 年,全村共有672名村民通过旅游实现脱贫,人均收入到达8870 元,较上年增加1825 元。
“在这里,我们正在计划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经过皇都侗族文化村寨门时,县扶贫办负责人指着1片空地说,“通道,9山半水半分田,1个山顶上,可能就住着那末几户人家,别说脱贫致富,仅仅是帮他们修条路上去都要几百万。
”脱贫攻坚,1个都不能少。
为了解决山民脱贫困难,** 年初,围绕旅游景区、申遗侗寨新村、特点小城镇建设,通道正式开始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旅游开发,在创新创业中实现脱贫致富,确保贫困大众“出得来、住得下、能致富”。
据介绍,目前通道已争取到了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10.72 亿元,围绕生态移民、库区移民,推动分散插花式安置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旅游景区集中安置等易地搬迁模式,解决了141 户贫困户、35 户扶贫搬迁户、106 户危改户的住房问题,“今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进展非常顺利。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侗族大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改变。
“之前都是我们主动帮助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找问题想办法,现在反过来了,他们已开始主动思脱贫、谋发展了。
”通道侗族自治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踏着先辈的足迹,扛起火红的旗帜,通道这片红色之土,处处涌动着绿色发展的火热豪情,谱写着齐心促逾越、协力奔小康的时期序曲。
通道,正在红色传承与绿色发展的交响曲中阔步前进!【篇3】最近几年来,该市依照“红色旅游+”模式,通过创新情势、引进产业、文旅融会带动红色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带领大众脱贫致富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经济”的双赢。
创新情势,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镇充分发掘当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文化体验游,让前来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参观红3军司令部原址革命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辞,凝听廉政党课,追思红色历史,真正让主题党日活动情势新、多元化、有色采。
该镇党委推动民歌传承和红色教育结合,前后创作廉政民歌10余首,逐渐构成本土特点鲜明的红色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