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思想变迁

中国近现代思想变迁

先王之志”。此处作典谟、规则解。《后汉书 西羌传 》:“忘经世之远略”,此时才具备了经世致用一词 中“经世”的涵义。 • 经世致用观念由来已久。作为一种古老的学术传统, 从先秦诸子开始,中国士人就以关怀社会,参与政治 ,服务人生为自己学业价值的最高体现。西汉“独尊 儒术”后,历代儒生又以通经致用作为读书治学的目 标和抱负,经世致用观念这才演变成为儒家文化的一 种传统精神,具有相当积极的入世价值取向。
• 传统价值观权威渐形失落,与王权统一的儒学价值体 系日趋衰微,并不断遭到知识精英的怀疑和批判,成 为新思潮丛生的精神背景。
• 西学东渐与中西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和相互融合,中国 知识界对西学如饥似渴地吸纳,甚至兼收并蓄,或者 把西学视作洪水猛兽,激烈排拒,造成思想界诸说并 起、中西相争,因而思潮杂陈的局面。
-
(1)1840—1860:经世思潮和太平天国 农民革命思潮
(2)1860—1895:洋务思潮和早期维新 思潮
(3)1895—1903:戊戌维新思潮 (4)1903—1915:革命民主主义思潮 (5)1915—1919:新文化思潮
-
考点一 开眼看世界
背景
时间 主张
①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危机四伏,但依然做 着“天朝大国的迷梦”。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崛起,加紧侵略中国。③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惊醒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 习的思想。
-
(1)1840—1860:经世思潮和太平天国 农民革命思潮
(2)1860—1895:洋务思潮和早期维新 思潮
(3)1895—1903:戊戌维新思潮 (4)1903—1915:革命民主主义思潮 (5)1915—1919:新文化思潮
-
• 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近代中国 思想的复杂性。
•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决定了近代中 国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
•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决定了反 帝反封建的思想追求必然是近代中国进步 思想发展趋势。
• 从闭关走向开放是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个根 本性的变化,这决定了“向西方学习”成 为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
• 近代中国进步思潮的基本特点
• 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生存的爱国主义精神。 • 具有争取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改革开放意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林则徐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是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概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 况 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
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开
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岳麓版)
-
• 社会思潮 • 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
映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 响的思想潮流。 • 本质:社会思潮是社会经济、政治关系 以及人们生存的社会条件,以理论(三 民主义)形式或以思想观点(师夷长技 )和情绪(公车上书)等形式在社会群 体意识中的集中、突出反映。
-
1、是一种社会群体——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 集团的较为普遍的思想潮流。是有较大影响 的思想倾向。如: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海国图志·序》 请思考: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体现出我国什么样的传统美德? 答案:①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内容:主张利用外国先进 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③伟 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 经世思想 • 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 • “经世”一词首见于《庄子 齐物论》:“春秋经世,
识和逐步深化的科学民主意识。 • 具有向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学习的追求和一定
程度的“西化”倾向。 • 对传统思想文化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批判和保
留。 • 理论体系尚显浮浅、粗糙,思想内涵不够精
致、深刻。
-
• 社会功效和影响:
• 新思潮对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由旧到新 的转变,即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产生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巨大的启蒙作用。
-
• 经世致用,或称通经致用,或称明体达用 ,或称经邦济世,或称经济时务。
• 经世致用是伦理——政治型的中国文化的 一种传统精神,是封建士人赖以安身立命 的崇高信条。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来看 ,经世致用这一传统一直绵延不绝,只是 随历史条件变化而有起伏而已。
• 如早期维新派到康梁维新派。 • 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
• 4、进步的社会思潮具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的进步性,即“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 其价值在于能够“唤起人们从事有益于社 会变革、进步的事业”。说到底,其价值 在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 步的社会思潮应是社会改革和进步事业的 号角和先导。
• 新思潮不断鼓舞着中国人民起来进行反帝反 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在不同程度上削 弱和瓦解了封建主义的统治以及帝国主义的 半殖民地统治秩序。
• 新思潮促使中国社会开始走出发、多变的原因
• 空前的社会巨变与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社会矛盾的尖 锐化。前所未有的经济变迁,激烈的政治斗争,新的 阶级、阶层及其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造成了思想界 空前活跃的局面。
2、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根源于社会 环境的变动和迁转,也离不开人们主观意识 的反映与认知。由于主观认知的不同,并且 主观意识受到传统及外来思想观念影响的程 度不同,同时代的社会思潮又具有千差万别 的多样性。如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 想并存。
-
• 3、社会思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时代不同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以及社会思潮载体( 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兴衰起伏,其运 行过程都不是永恒不变和常盛不衰的。在特 定时空条件下运行的各种社会思潮,有它的 勃兴、高涨,也有它的低潮和衰熄,因而呈 现出历史的阶段性和时代特征。
性 要求向西方学习,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具有鲜明的爱国主

义性质。
研究与介绍世界知识在知识界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

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岳麓版)
响 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索、学习下,逐渐
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岳麓版)
-
► 思维启迪1: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