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止血药培训课件
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中药学止血药
17
大蓟
① 凉血止血强于小蓟,尤宜于咯血、吐 血、崩漏。
② 解毒消痈之功强,为治痈肿疮毒常用 品。
③ 降血压:用于高血压属肝热者。 ④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
中药学止血药
18
小蓟
利尿通淋——尿血、血淋。 常配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品,如
生地、滑石、淡竹叶等,小蓟饮子。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39
3.配伍: ~行气活血之品:川芎、郁金等
19
地
榆
:
叶 地 榆 的 干 燥 根
为 蔷 薇 科 植 物 地 榆
或
长
长叶地榆
地榆
长叶地榆
豆
科
槐
落 叶
乔
花木 槐
的
花
蕾
地榆 槐花
共性:
1.性味:苦、微寒
2.归经:肝 、大肠经
3.功用: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两药入大肠经,善清大肠之热,尤
宜于便血、痔血、血痢,常相须为用。
中药学止血药
25
地榆
疗血热出血病证为宜,四生丸。 2. 祛痰止咳——咳嗽,尤宜于肺热咳嗽
痰多 3. 生发乌发——脱发、须发早白
中药学止血药
30
白茅根
禾本科植物 白茅的根茎
白茅根
【性味】:甘、寒。 【功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
尿血、尤以尿血为佳,配伍生地、侧 柏叶、小蓟、蒲黄等,十灰散
中药学止血药
存得一分血 便保得一分命
<<血证论>>
中药学止血药
2
学习要求
一、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 学习: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 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和 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中药学止血药
3
二、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 大蓟、地榆、白茅根、三七、 茜草、白及、仙鹤草、艾叶
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使用注意。
中药学止血药
32
2.清热利尿——用于热淋、水肿、小便 不利及湿热黄疸等证。利水而不伤阴
3.清肺胃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烦 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
中药学止血药
33
苎
为
根的生荨
麻
茎干草麻 。燥本科
根苎多
根
和麻年
中药学止血药
荠菜 为十字 花科一 至二年 生草本 荠菜的 干燥全 草。生 用。
1.凉血止血药 止血,清泄血分之热——治血热出血证。
2.化瘀止血药 止血,化瘀——治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 出血证。
3.收敛止血药 收敛止血——治多种出血病证,而无明显瘀滞或邪 热者为宜。
4.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证。
中药学止血药
7
四、配伍应用
(一)根据病因病性
1.血热妄行出血:凉血止血药
白茅根—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之 出
苎麻根—安胎,清热解毒
血 荠菜—清肝明目,清热利湿
证 景天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
中药学止血药
37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1.性味:多甘温。 2.功用:
化瘀止血——瘀血内阻之出血证。 “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闭、瘀滞心腹
疼痛、痛经等证。
中药学止血药
13
5.使用注意:
(1)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
(2)易于恋邪留瘀,中病即止,不宜过
量久服。
中药学止血药
14
大蓟
菊科多年
生草本大 蓟的干燥 地上部分 或根
菊
小
科 植
物
蓟
刺 儿 菜
的
干
燥
地
上
部
分
大蓟 小蓟 共性:
1.性味:甘、苦、凉 2.归经:心、肝经 3.功用: ①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② 散瘀解毒消痈—热毒疮痈
部分药物尚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痛、 调节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中药学止血药
11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1.性味:味多苦,次为甘,寒凉性 2.归经:入血分、归肝经。 3.功用: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4.配伍: (1)常+清热凉血药物。 (2)血热夹瘀之出血,宜+化瘀止血药,或+少量的化
瘀行气之品 (3)急性出血较甚者,可+收敛止血药加强止血之效。
35
景天三七
中药学止血药
景天三七 为景天科 多年生肉 质草本景 天三七或 横根费菜 的干燥全 草或根。 生用3。6
凉血止血药小结
—
大蓟—降压、利胆退黄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利尿通淋
凉
血 止 血
地榆—解毒敛疮,烫伤要药 宜下焦血热出血证
槐花—清肝明目,降血压
侧柏叶—收敛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血 热
2.清肝明目—— • 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 • 肝火偏旺之高血压,槐花煎汤代茶饮。
附:槐角 止血力不及槐花,泻热沉降之
性强于槐花,且润肠,多用于痔血。
中药学止血药
27
侧 柏 叶
枝 梢柏 及科 叶植
物 侧 柏 的 干 燥
侧柏叶
【性味】苦、涩、微寒。
【功用】 1. 凉血止血——各种出血病证,尤以治
(1)实热:
气分热盛:+清热泻火药
血分热盛:+清热凉血药
(2)虚热:
阴虚内热:+滋阴降火药
阴虚阳亢: +滋阴潜阳药
中药学止血药
8
2.瘀血内阻:
化瘀止血药 + 行气活血药
3.虚寒性出血:
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 + 益气健脾温阳药/益肾暖宫补摄之品
(2)根据不同的部位
“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
中药学止血药
9
五、使用注意:
1. 凉瘀止血或活血药。
2. 大失血易致血脱,宜先益气固脱。
3. 一般而言, 炒炭后其性苦、涩,可加强 止血之效。但也有少数以生品止血效更好 者。
中药学止血药
10
参考资料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止血药可通过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和血管 等三因素的某些环节以促进凝血;止血药含有的 类凝血酶、维生素K、钙离子等物质的作用,以及 促进血小板、凝血因子数量增多,抑制抗凝血因 素和纤溶过程;有的可通过物理化学过程如收敛、 粘合、吸附、机械栓塞等以促进止血。其中,促 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溶是其主要的机制。
1.味酸,兼收敛止血。止血优于槐花。
2.善清下焦血分之热,故又善治妇女血 热崩漏,月经过多。
3.解毒敛疮——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湿疹、皮肤溃烂。烫伤要药。
4.不宜大面积使用, 以防其引起中毒性
肝炎。
中药学止血药
26
槐花
1.止血力不及地榆,无收敛之性,善清大肠之
火热,治便血、痔血为佳。如:槐花散
熟悉 小蓟、槐花、侧柏叶、蒲黄、炮姜的
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 苎麻根、血余炭、棕榈炭、 五灵脂
中药学止血药
4
一、概念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 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 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5
二、药性
性味: 多苦,次为涩
归经:入血分,多入心、肝、脾 经。
中药学止血药
6
三 、分类及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