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水平三《障
碍跑》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团结协作、分享成功喜悦为主题,以游戏练习为主线,选用“大容量、高密度、小强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学中玩。
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学生实际,有机渗透新课标理念和营造团结合作、友好关爱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一项在跑进一定距离中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障碍物的自然快跑运动, 途中一般要用绕、跨、跳、钻等方法通过障碍物, 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实用较强的综合性运动。
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适应环境和野外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顽强进取精神。
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能知道障碍跑的意义和做出以绕、跨、跳、钻等为主的简单障碍跑的动作。
基于此, 本主题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为, 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绕、跨、跳、钻等过障碍物的基本方法, 在快速奔跑中灵敏、安全地通过障碍物, 并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正确的姿势。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多表现为直接兴趣,他们年龄小, 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均较差, 但他们想像力丰富, 具有好玩、好动、好思考、勇于表
现自己等特点,本主题单元是选择五(2) 班组织教学, 从课前了解情况看, 班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状况较好, 已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
以绕、跨、跳、钻为主的障碍跑动作虽然简单, 但对于五年级同学来说仍然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 本单元教学, 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以主题游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使体育教学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 诱导学生进入角色, 激发练习兴趣, 这样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本课的体育教学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情趣。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快速过障碍物的几种简单的方法,提高过障碍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广播操的动作
要领。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本课练习,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增强自信心,提高
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悟“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
健康理念。
教学重点:合理过障碍的方法。
教学难点:障碍物的合理摆设。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目睹到这种现象,即教师一味地强行地灌注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单调的技术动作,忽略了小孩子爱玩的天性。
我设计这堂课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因此,我采用游戏、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手段贯穿始
终,使学生在玩中分享运动的喜悦,真正体会体育的乐趣,最终达到掌握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2、说学法采用四个字来概括学习过程:“看、听、想、练”。
看:即看示范,看对比教学,是最直接的观察,有利于思维。
听:听教师的讲解,引导和同学的看法,培养一种分析能力。
想:在看听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动作概念的想象,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练:看听想的有机结合。
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探索和进行创造思维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能在课堂上找到主体的位置。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
1、开始部分: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带领学生慢跑的方式,让学生绕着小垫子慢跑,进行简单的跳过、绕过、跨过小垫子练习,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紧接着复习广播体操,用语言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如上次我们在四年级学习广播操时得到其它班级老师的赞扬,今天呀很多老师想学习一下我们班是如何练习的,所以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的复习,让各位老师看看我们班练习广播操认真的态度,然而让学生尽快的兴奋和投入本节课,注意力集中了,更好的组织准备的练习,使学生四肢关节活动充分,有利于全课教学的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2、基本部分:师生共同回顾以前的课中我们进行过哪些跑的活动?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说出:“进行过快速跑、接力跑、耐久跑、折返跑”,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举手说出好多项目,因为本届北京奥运会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印象。
引出本节课内容——《障碍跑》。
我就提出问题:“障碍跑是有那些动作联合起来的呢?”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的知识说出:“有跨、有跳、有钻、有绕等动作联合起来的。
”我就会补充说出:“障碍跑是在快速跑的途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项目” ,指跑过、跨过、跳过、绕过、钻过等各种障碍跑。
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采取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地去创新、去探究、去发现。
在上课组织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把海绵垫分别组成四个障碍物。
要求学生安全的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设计跨过障碍物、跳过障碍物、钻过障碍物、绕过障碍物的方法。
学生们分八个小组,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立起来,设计成一座小山,让同学们可以跨过小山;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平放,设计成一条小河,同学们可以跳过小河;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搭成一个三角型,设计成山洞,同学们可以钻过山洞;有的小组把小海绵垫立起侧放,设计成一条封锁线,同学们可以绕过,学生们的设计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接着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组通过障碍的方法,同学们在展示过程中吸取其他组的长处,改进自己组的不足,然后继续练习。
让学在反复练的过程中已达到熟练。
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都以熟练了“跨、跳、钻、绕”这几个单个动作。
就提议:把这几个单个动作联合起来进行,先跨过小山、再钻过小山洞、然后跳过小河。
鼓励大家开动脑筋,设疑怎样才能快速安全的通过障碍呢?我就让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我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
引导学生通过障碍时,不仅动作要快而
且要准确。
学生们在教师一次次的启发下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的心理训练和刺激,使他们的创新、求知的欲望不断地增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身潜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接力游戏,提出要求:“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携手共进”。
然后学生根据老师要求练习,练习结束后学生、教师分别对比赛情况进行评价、自鉴、点评。
在副教材上我安排了“过草地”,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这样本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下肢力量而且还锻炼了上肢力量,从而达到了上下肢协调的发展。
3、结束部分
a、为了消除活动后产生的疲劳状态,我采用了,在轻松的乐曲中,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放松,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恢复到相对安静
状态。
b、在简练的提问中小结,开心地和老师一起交流,把自己的收获
和体会告诉大家,表扬好人好事,评说本节课的优缺点。
c、宣布下课,布置收拾器材。
七、教学特色
1、情景导入。
教学中采用学校体育与军事体育有机结合的特点。
在合作与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通过障碍物的方法。
2、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布置场地,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励,通过学生试-议-摆-练-评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让多数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发展和提高。
3、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充分体现平等、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
心,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自主、互助,共进,合作的体验。
八、预计效果
平均心率:110—140次/ 分
练习密度:50% ±5
九、场地器材
音响设备一套、小垫子49 张、小红旗8面
体育与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