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商南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陕西省商南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陕西省商南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德州月考)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杜甫和白居易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12字,语意连贯,符合人物和对联的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只填序号。

①诗史数千言②浔阳千尺水③春水群鸥野老心④怅触天涯迁谪恨⑤草堂三五里⑥枫叶四弦秋⑦秋天一鹄先生骨⑧勾留江上别离情(1)杜甫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2)白居易: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2. (16分) (2017高三上·济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日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鄂尔多斯市开幕。

防治荒漠化,中国不仅有决心有理念,更有行动和成就。

山西右玉县十几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绿化蓝图绘到底,将“不毛之地”改造成了“塞上绿洲”。

河北塞罕坝一代代务林人薪火相传,55年矢志不移,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荒漠化的治理不仅仅需要各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合作和改变,丢掉“环保与我无关”的冷漠思想,积加入绿色生活大军,为荒漠化治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荒漠化治理的科技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治理的效果,而且具有科技含量的防治荒漠化方案,也更能引起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比如运用卫星数据来观测荒漠气候状态,实时监控荒漠化程度,做到统筹布局;建立各地网络环保留言箱,组建专业环保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行建议进行摘选和应用。

(摘编自《贡献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2017年9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图甲图乙材料二: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防沙、捕沙等“防卫式”的治沙理念,鄂尔多斯另辟出一条“主动出击”的治沙和用沙之路。

日前,记者参观了鄂尔多斯市一家环保砖厂,该砖厂通过“吞食”风积沙和工业固废,并在隧道窑中进行烧制,加工制成可用于建筑原料的新型环保市政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就益的“双赢”。

将风积沙用作建材产品原料,开创了国内砖瓦行业的先河;变沙漠为资源,变荒为宝,也开辟了沙漠治理的新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的一半,和四大沙地的全部。

沙漠资源的“成灾”和“成宝”决定着内蒙古沙漠的命运。

展开对沙漠风积沙的工业化利用,生态化治理,也有利于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防治。

(摘编自《鄂尔多斯生态工业治沙新举措》,2017年9月20日中国日报网)材料四:日前,全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国人口分布在沙区。

沙区是中国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

在不断的机制创新中,中国寻找到制服“沙害”的秘诀,找到了打开沙漠黄金宝库的钥匙。

全民治沙在为沙漠增绿的同时,培育出林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业以及加工服务业等诸多产业,增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凝聚起一种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将治沙和治穷相结合。

在中国,沙漠没有被看成一个问题,而被视为机遇,即在绿化沙漠的同时带来就业、减贫的机遇,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具有启发意义。

”加纳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部副部长帕特里夏·安佩安格说。

(摘编自《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2017年9月15日《光明日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荒漠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为荒漠化治理献上一份力量。

B . 中国防治荒摸化取得显著成效,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生态建设成果,更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C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高级别会议选址内蒙古,因为这里荒漠化比较严重,同时近年来防沙治沙成效非常显著。

D . “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图表显示,我国不同类型的荒化土地持续净减少,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减少幅度最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 根据“我国各省区荒漠化现状分布图”,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等5个省区。

B . 防治荒漠化需要采取更为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治理艺术,荒漠化治理的效果取决于防治荒漠化方案的科技化程度。

C . 过去认为沙摸是“不毛之地”,如果运用“反向思维”,变沙漠为资源,用可持续眼光看待沙漠,沙漠也会变宝库。

D . 沙漠资源的能否合理使用,不仅决定了内蒙古沙漠的命运,也决定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防治工作能否有效推进E . 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像现在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土地荒漠化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3)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14分)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后面练习平生到过不少有名的风景区,但在我的脑子里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

春天,春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

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

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笛声……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的历程。

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

以后它又逐渐发展,一时它是澄澈的清溪萦回在牛群牧草之间,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

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我没有到过龙门壶口,没有看到过雁荡龙湫,却看过黄果树的瀑布和许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

就先听到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

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进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

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

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

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小溪流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涯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则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望故乡。

(1)作者叙述扬子江的“发展的历程”意图是什么?(2)扬子江发展历程与黄果树瀑布内在联系是什么?(3)课文第五段说祖国“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磨难”可分为哪几类?文中表现出祖国土地的一种什么精神?(4)通读课文,作者除了写祖国的山川美景,文中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5)找出抒情的语句,体会“颂”的特点。

4. (12分) (2017高三上·寻乌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静沈从文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

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

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

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

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

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

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

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

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

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

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

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

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

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

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

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

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

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

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

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

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静了一会。

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

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

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

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

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

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

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