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为什么落后于日本

中国为什么落后于日本

中国为什么落后于日本
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中华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而大部分灾难都是日本这个国家带来的。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比日本先进得多的国家,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

公元六世纪,中国文化通过僧人、商人、教师传入日本,并广为流传,所以现在日本文化中有很多中国性的东西。

但是从近代开始,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从各方面开始落后于日本。

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为了发展就必须向外扩张,从而在十九世纪末走上了一条侵略之路。

日本人对中国势力的蝉食从甲午战争前就开始了,李鸿章时代,丢失了曾经的属国琉球群岛。

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失去了台湾岛和属国朝鲜。

20世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七七”事变后,日本又开始侵略全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南京大***”、“千里无人区”,仿佛历历在目,就发生在昨日。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所以民间的仇日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些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把反日停留在情绪发泄上,而不认真考虑中国为什么落后于日本,落后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受到侵略。

现阶段我们不需要把爱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激进分子,而是需要脚踏实地,认真为国家发展出力的仁人志士,只有国家发展了、强大了,我们才不会重犯历史上的错误,才不会被人侵略。

最近看过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万历十五年》,很敬佩黄先生的“大历史观”,如果用他的“大历史观”分析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很容易就会看清历史的走向,找出胜利或失败的原因。

黄先生的“大历史观”的主要思想是: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不能纠缠于历史上的某个细节,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必要。

看待一个历史问题不能孤立于一段时间内,几年、几十年肯定是不行的,而要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虑中,也许是一、二百年,也许是三、五百年,要考虑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样分析问题才会客观,才能接近问题的实质。

对待中国为什么落后日本这个问题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把目光控制在几十年以内,我们只会看见中国与日本国力与科技上差距,而日本为什么领先于中国,在几十年的范围内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科技的发展是需要文化的积累的,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发生质的飞跃,需要长期积累,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百年以内,我们还是只会看到综合国力的上的差距,依然弄不清这种差距的原因。

而如果我们把时光倒转150年,追溯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落后的原因。

同时代的清政府,因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兴起了一股“洋务运动”
的热潮,只可惜无疾而终,成果是留下了一些兵工厂,清朝的军工制造水平有所进步,但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根本无法相担并论。

十九世纪中页,日本结束了幕府的统治,走上了变革之路,即后来的“明治维新”,这场变革是从上到下的政治革新,是政体的改革,日本的社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府管理更加高效。

而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只是单纯的技术革新,没有触及到最需要改革的层面,所取得的结果根本无法和“明治维新”相比,所以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注定了清政府的落后。

19世纪末,清皇帝光绪也曾经尝试过政体改革,号称“百日维新”,只维持了三个多月,最后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头而告终,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如果这次变改成功的话,中国可能是另一番模样,可惜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势力扼杀了这次改革。

日本成功地施行政体改革,实行“明治维新”,是日本迅速超过中国根本原因。

和清朝一样,日本也经历过长达两个世纪闭关自守,是美国的军舰打开了它的大门,并强迫与之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在美国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后,西方诸强纷纷登场,强迫日本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所以日本历史上也是饱受入侵的国家。

在受到西方诸强的入侵之后,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充分认识到社会变改的必要性,从而促成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这点与清政府对待入侵的态度完全不同。

清政府在受到入侵后,在军事抵抗失败后,一味地偏安求和、
割地赔款,把这当做苟且偷生的手段。

在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和政府官员也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兴起一股“洋务运动”,可惜由于清政府中一些人的无能和短视,使中国近代的一次军事、经济改革半途夭折。

一些人反对“洋务运动”的理由是,自己造武器不如买外国的,这样更便宜。

诚然在开始阶段自己造武器的成本要高于买武器,但从国家利益长远的角度出发,这样做是必须的,好处是既发展了国家的军事工业,将来又不受制于人,可惜当时清政府上层都是一些短视的人,没有如此的战略眼光。

而日本则不同,在“明治维新”后,积极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

幕府倒台后,日本实行了一套类似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天皇成了名誉职位,不干涉政治,国家管理由内阁负责,而内阁又主要由军人构成。

军人处于国家的最高层,参与政治,具有发言权,这种体制有利于军事科技的发展。

内阁上台后,日本废除了原来的封建征兵制,以欧洲的标准建立现代化的海军,积极扶持军事工业,学习西方现代化的军事技术,使日本的军事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这为在日后是甲午战争中,全面战胜清朝的北洋水师奠定了基础。

为了购买外国军舰,日本天皇带头捐款,这和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合园有天壤之别,清政府怎能不失败?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教育方面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大批的外国学者被请到日本进行讲学,或创办学校和大学,许多日本人被送到国外进行学习,人才的积累为日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一国的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无论遭受什么样的破坏,只要人才在,就不愁发展。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失败后,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但因为它有坚实的人才基础和长期的文化积累以及国民的高素质,二战后它们又迅速崛起,在美国的帮助下,又成为世界性的强国,如果没有“明治维新”时打下的基础,很难想像日本会成为什么样。

日本是十九世纪末实行的初等义务制教育,而我们呢,清朝时没有,民国时没有,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后才开始,晚了将近半个多世纪,这难道不是一个差距吗?国民文化水平长期的低下,是中国落后于日本的又一个基本原因。

日本人又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早期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文化,在闭关自守时期,幕府也提倡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维护学习外国语言的学校。

当时日本的自然科学已有了分科,有物理学、医学等。

而同时代的中国学生只能在私塾里学习,根本接触不到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与之相比又是一个差距;日本是一个紧凑的岛国,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民族的单一性,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团结精神,使他们更容易一致对外,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出现过军阀混战,各霸一方,国家在内阁的管理下,高效运转。

反观中国,在清政府倒台后,陷入军阀混战之中,日本人乘虚而入,蝉食中国的领土,导致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啊。

从古到今,这个世界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尊敬你,才不能小看于你,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

写这篇东西之前,考虑了很多,我并没有为日本人歌功颂德的意思,因为我讨厌日本人,提起他们,我总是想起那些民族仇恨。

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落后于日本,这些都是历史造成的,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憎恨日本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日本人身上优秀的东西,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知耻而后勇”,现在的中国已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之路,照此发展下去,中华民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