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励理论原则和方法

激励理论原则和方法


(一)工作激励
(一)工作激励——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职 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又称内在激励法。“工作 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 尤其在今天,当企业 解决了员工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员工就更加 关注工作本身是否具有乐趣和吸引力,在工作 中是否会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工作是否具有挑 战性和创新性;工作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引人 入胜;在工作中能否取得成就,获得自尊,实 现则价值,等等。要满足员工的这些深层次需 要,就必须加强内在激励。
一、激励的原则
•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 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 因人而异的原则 • 时效性原则 • 适度原则
二、激励的方法
• 目标激励法 • 物质激励法 • 精神激励法 • 竞争激励法 • 纪律激励法 • 危机激励法 • 绩效信息激励
挫折理论
挫折理论专门研究人们遇到挫折后会有一些 什么行为反应,管理人员应如何针对员工 的挫折采取相应措施以及如何引导员工走 出挫折的阴影,积极努力地对待工作。
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 遇到障碍和干扰,使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 满足时的情绪。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 心理现象,任何人一生中都不可能事事一 帆风顺的。所以,挫折是客观存在的。
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 方 法
正强 化
惩戒
负强 化
自然 消 退
激励目的
重复所希望的行为,使人得到满 意的结果
减少不希望的行为,使人得到不 满意的结果
重复所希望的行为,使人避免得 到不满意的结果
减少不希望的行为
表现
奖励、表 扬等
罚款、批 评等
制定规章 制度
冷处理
强化理论
正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 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加强,重复地 出现。正强化的手段包括经济方面的,如提薪、 奖金等,以及非经济方面的,如晋升、表扬、 进修等。
惩罚。当员工出现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时,采取惩罚的办法,可以迫使这些行为少发 生或不再发生。惩罚的手段包括经济方面的, 如减薪、扣发奖金或处以罚款,以及非经济方 面的,如批评、处分、降级等等。
正强化和惩罚都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再进行处理
负强化。负强化是一种事前的规避。它对于什么样 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要求以及如果员工发生 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将予以何种惩罚给予具体规定, 员工为了避免得到不合意、不愉快的结果,对自 己的行为形成一种约束力。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 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图8-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麦克莱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 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权力需要、成就需要和情谊需要。 • 激励需要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不同的人对权力需要、成就
需要、情谊需要的排列层次所点的比重是不同的。第二,具有高 成就需要的人,喜欢通过努力独立解决问题,所选择的目标有一 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成就至上,并且希望得到 大家尤其是上司的认可。第三,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于一个人的 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达成。
四、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 努 力 期望 绩 效 报酬 个人目标
图8-3
期望理论模型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 奖励公平来自于两方面: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劳动的所 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的所得报酬进行横向的比较,也会对自 己过去和现在付出劳动的所得报酬进行历史比较。
• 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的这种心理,不管这种不公平感是员工自身 员工的原因所致(对自己自恃过高),还是来自于组织的原因 (组织中奖励存在不公平的地方),都应该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 视,尽力消除这种不公平感引起的弊端。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的政策和管理、督导、工资、人际关系和
工作环境等,缺少它,人们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如果改善这些 情况,消除职工不满的情绪,能使他们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 不能激励个人有更好的表现或提高生产率。 • 激励因素主要包括成就、赞赏、个人工作表现、晋升、上进心等。 拥有它,人们会产生满意的情绪。要想不断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就必须重视激励因素,提高员工的满意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激励理论原则和方法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学习计划
掌握激励的含义和功能、激励模式 阐述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的内容和特点 掌握激励方法的应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和功能 二、激励模式
一、激励的含义和功能
• 激励就是指领导者通过了解员工的需要,采取一定手段,激发 员工的动机,使其产生内在的动力,主动朝组织所期望的目标 努力,最终确保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实现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激励有三个要素:激励对象、激励方式和激励效应。
忽视。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
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忽视也可能使 管理者所不希望的行为弱化下来,但这种弱化过 程并不需管理者的干预,常称之为自然消退。自 然消退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 以表示对该行为的轻视或某种程度上的否定使其 自然消退;另一种是指原来用正强化手段鼓励的 有利行为由于疏忽或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给予正 强化,使其逐渐消失。
目标达成了,要加以积极引导从而保持激 励的效果;遭受挫折了,同样要积极引 导,保护积极性,使之不产生消极的对 抗性的行为。
为消除行为受挫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国 外常见的及种做法有:及时了解、排除 形成挫折的根源;提高员工挫折忍受力; 采用精神发泄疗法等。
第三节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一、激励的原则 二、激励的方法
• 激励的功能表现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员工的潜能; 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激励模式
需要
动机
行为
结果
激励
目标
图8-1 激励模式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麦克莱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四、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