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19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卷一、基础运用1.正确拼读音节并把词语写规范。
chìbǎngǒuěr cuìniǎo fùb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dào tián yàn zi tèshūzhàn lá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qǐchéng shū fu límínɡzēnɡtiā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辨一辨,再组词。
清________ 稻________ 咏________ 紫________ 殊________蜻________ 蹈________ 泳________ 裁________ 珠________张________ 梨________ 瑞________ 秆________ 泡________胀________ 犁________ 端________ 杆________ 炮________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小巧________ 光彩________ 群________吐________皓________当________ 有________有________ 旭日________层________ ________翠 ________起舞落英________饥________交________ 郁郁________ 翠欲________4.照样子写词语。
正(反)呼________ 爱________ 攻________ 详________优对(劣)正对________ 功对________ 善对________ 奖对________5.选词填空。
安静宁静平静①风停了,湖面又恢复了________。
②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逐渐________下来。
③清晨,________的校园显得很美。
6.填空。
①碧玉妆成________,万条垂下________。
________谁裁出,________似剪刀。
②万壑树参天,________。
③穿花蛱蝶深深见,________款款飞。
④荷叶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大圆盘。
________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
二、阅读理解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________ ________(2)这个自然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
(3)读短文,填一填。
①刚开的荷花:________②全开的荷花:________③含苞欲放的荷花:________(4)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5)短文写白荷花时,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请你试着用这个句式写一写。
________。
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
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
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
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
阳光普照,如同一湖碎金闪闪烁烁;微风拂来,好像一匹绿缎徐徐展开。
福海湖映山,山环水,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1)给这篇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围绕秀丽(3)作者写湖水时,分别把湖水--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划上横线。
(5)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6)文中主要写了福海的________美和________美。
三、写作你的家乡一定有优美的风景吧?你发现了吗?请选择一处向大家介绍。
记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哦!题目自拟。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答案解析部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基础运用1.【答案】翅膀;偶尔;翠鸟;腹部;稻田;燕子;特殊;湛蓝;启程;舒服;黎明;增添【考点】拼音,词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膀、翠、腹、稻、燕、殊、蓝、黎”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答案】清楚;稻田;歌咏;紫色;特殊;蜻蜓;舞蹈;游泳;裁衣;珍珠;紧张;梨树;瑞雪;秸秆;泡沫;膨胀;犁地;端正;旗杆;炮火【考点】字形,字义,词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清楚、稻田、歌咏、紫色、特殊、蜻蜓、舞蹈、游泳、裁衣、珍珠、紧张、梨树、瑞雪、秸秆、泡沫、膨胀、犁地、端正、旗杆、炮火。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玲珑;夺目;芳;艳;月;空;声;色;东升;峦;翠;翩翩;缤纷;寒;迫;葱葱;清滴【考点】成语【解析】【分析】考查补写词语,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这些词语有:小巧玲珑、光彩夺目、群芳吐艳、皓月当空、有声有色、旭日东升、层峦叠翠、翩翩起舞、落英缤纷、饥寒交迫、郁郁葱葱、清翠欲滴。
【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答案】吸;恨;守;略;反;罪;恶;罚【考点】字形【解析】【分普通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5.【答案】平静;安静;宁静【考点】词义【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平静:可以形容环境和人,形容环境时,主要指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形容人的时候,一般指心情、情绪处于正常状态。
如①。
安静:可以用来形容环境不吵杂,或者用来形容人不说话。
如②。
宁静:主要用于形容环境很静。
如③。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6.【答案】①一树高;绿丝绦;不知细叶;二月春风;②千山响杜鹃;③点水蜻蜓;④挤挤的;碧绿的;白荷花;冒出来【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诗文朗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考查对课文、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如:绦、鹃、蜓、挤。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1【答案】(1)整整齐齐;马马虎虎(2)碧绿、白、嫩黄色(3)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5)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六色,;是淡绿色,清雅美丽,;是深紫色,摇曳多姿,;是桔黄色,灿烂夺目。
【考点】词形,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生机勃勃”来看,是ABAB式结构,如:整整齐齐、马马虎虎。
(2)考查描写颜色的词语。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碧绿、白、嫩黄色。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