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西游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 《西游记》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4-
【艺术特色】 《西游记》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也很高。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可读性强;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读者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 大胆奇特的夸张。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5-
【实战演练】
一、作家与作品
1.《西游记》,是长篇 章回体小说 (体裁),取材于唐贞观年间 玄奘远出西域取经
名著导读 《西游记》
-7-
智取红孩儿 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并与之展开大战。 红孩儿口吐三昧真火,孙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四海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又让 八戒去向观音求救,结果半路上八戒被红孩儿假扮的观音擒了去;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去 救,也没有成功;孙悟空只好亲自到南海向观音求救。观音到了洞前,红孩儿几次问她话 她都不应答,只留下莲台便走了。红孩儿不知就里,坐上莲台结果被擒,但他死性不改, 最终观音又给他戴上金箍儿,让他成了座前的善财童子。
C.八十一
D.九十九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6-
二、人物与情节 1.《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师徒四人在 通天河 遇阻,夜宿陈家村,巧遇 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 金鱼 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 女。 2.《西游记》中,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最终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 旃檀功德佛 ”, 孙悟空被封为“ 斗战胜佛 ”,猪八戒被封为“ 净坛使者 ”,沙僧被封为“ 金身罗汉 ”, 白龙马被封为“ 八部天龙马 ”。 3.猪八戒法号 悟能 ,他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 云栈洞 为妖;沙僧法号 悟净 ,他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 流沙河 为妖。后二人皆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名著导读 《西游记》
-8-
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由于山上是一片火海,他们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 蕉扇能扇灭火焰山的火,孙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误以为是孙悟空坑害了她 的儿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孙悟空。无计可施后,孙悟空变成小虫钻进茶沫,随茶水 一起被铁扇公主喝进肚中,逼铁扇公主交出了扇子。孙悟空拿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返 回火焰山,可是火越扇越大,孙悟空才知道被铁扇公主骗了。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再次找 铁扇公主要扇子,骗得真扇后,又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回。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 戒、众神也都上前助战,最后将牛魔王降伏。于是师徒四人顺利通过了火焰山,继续向 西赶路。
的真实事件。
2.《西游记》的作者是 吴承恩 ,字汝忠,号 射阳山人 , 明朝 (朝代)人。
3.《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奇异的神魔世
界,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 惩恶扬善(邪不胜正) 的古老
主题。
4.《西游记》全书( B )回
A.一百一十 B.一百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0-
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孙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第二次逐悟空)。孙悟空恐小猴们嘲笑, 便去了观音那里。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孙悟空的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 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沙僧去观音菩萨那告状,看到了孙 悟空,于是两人一起回花果山验真,谁知真假孙悟空实在难辨:他们同到观音处,无结果; 到玉帝那,照妖镜也不起作用;返回地面,师父难见分晓;到森罗殿,地藏怕惹是非;直到雷 音寺如来佛处,佛祖才使假孙悟空现出原形。孙悟空气愤不过,将其打死,后又回到唐僧 身边。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1-
【人物形象】 唐僧 法号玄奘,号三藏,乃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
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最终迁到京城著名的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 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 佛”。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 贤愚不分,忠奸难辨。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8-
5.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
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 皈依佛门,保唐僧西天取经 ,A是 观音菩萨 (人物),三藏救得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名著导读 《西游记》
-2-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著
名小说家。
名著导读 《西游记》
-3-
【作品概要】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
一。本书主要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师 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名著导读 《西游记》
-20-
7.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时的师父是( C ) A.菩提大师 B.菩提法师 C.菩提祖师 D.南海观音 8.导致阎罗王去天庭向玉帝状告孙悟空的事件是( D ) A.孙悟空借取定海神针 B.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 C.孙悟空大闹天宫 D.孙悟空擅改生死簿 9.孙悟空一开始因为受不了唐僧的絮叨想回花果山,途经东海龙宫因为看到一幅画而 改变了心意,这幅画的名字叫( C ) A.程门立雪 B.孔融让梨 C.圯桥进履 D.铁杵成针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2)你是否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喜欢。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 示例二:不喜欢。猪八戒贪吃、好色、懒惰、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3-
猪八戒 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错投猪 胎。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猪八戒会三十六种变化,其兵器是九齿钉耙。 修得正果后封号为“净坛使者”。 性格特征: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 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知错能改,淳朴憨厚。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 娘娘,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中当妖怪。后被观音菩萨收服,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去西 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修得正果后封号为“金身罗汉”。 性格特征:稳重踏实,细心周到;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过 于老实,缺乏主见。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7-
4.阅读《西游记》选段,根据原著填空。 ①众神道:“说起他来,或者大圣也知道。他是 牛魔王 的儿子,罗刹女养的。他曾在 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 三昧真火 ’,却也神通广大……乳名叫作 红孩儿 ,号 叫作圣婴大王。” ②行者满脸赔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 亏了 观音 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 善财童子 ,实受了菩萨 正果,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等故事。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示了 人性的自由与现实的约束的矛盾。 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回):叙述三藏取经的缘由。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 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三部分(第十三至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等随唐僧取经,一路降妖除 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保得唐僧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名著导读 《西游记》
-5-
三打白骨精 千年尸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先后变成村姑、老妪和老丈,用花言巧语使唐僧和 八戒上当,可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白骨精又假借佛祖名义从天上飘下素娟,责 备唐僧姑息孙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 大战黄袍怪 唐僧误入波月洞内,被黄袍怪捉住。黄袍怪夫人百花羞公主暗地放走唐僧,并托唐僧 带信给父亲前来搭救她。师徒三人来到宝象国,向国王说明了情况,国王思念女儿,恳请 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对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作俊俏 郎君,去宝象国拜见岳父,并施展妖法,将唐僧变成猛虎。白龙马为救师父,变作宫女,伺 机刺杀黄袍怪,却力不能胜,受伤后让八戒去请孙悟空。八戒来到花果山,用激将法请回 孙悟空。原来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下界,孙悟空请二十七星宿将他 召回了天庭。孙悟空破除妖法,帮师父恢复原形,师徒重归于好。
名著导读 《西游记》
-12-
孙悟空 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灵 石孕育而成。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百余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 方寸山拜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般变化之本领。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 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 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 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父唐僧误解、驱逐。最终 保全唐僧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 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好胜心强。
名著导读 《西游记》
-9-
四圣试禅心 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日天色已晚,见前面有一户人家,便入户借宿。闻得这户 人家家财万贯,三个女儿长得如花似玉,想招夫立家。唐僧听后吓得连叫“阿弥陀佛”;孙 悟空不喜此道,便也不放在心上;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取经,也不愿留下;唯独八戒起了色 心,急着去见三个女子。八戒见了老妇人后连声叫娘,央求招他为婿。老妇人让他与三 个女儿撞天婚,撞着哪个,哪个就与他婚配。八戒在三个女儿中左迎右抱,磕磕碰碰,结 果一个都没撞着,懊恼不已。第二天醒来,师徒才发现,原来他们昨晚睡在树林之中,根 本没有什么漂亮的房屋,好色的八戒被紧紧地绑着,倒挂在一棵树上。大家这时才明白 是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在试他们的禅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