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城市燃气事业的现状与发展(c)(1)

中国城市燃气事业的现状与发展(c)(1)

中国城市燃气事业的现状与发展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做为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代表,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研讨会,借主办方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协会的概况及中国城市燃气事业的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概况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是在建设部领导下、由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包括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燃气设备制造企业、相关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组成的社会团体,现有会员1800多个。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围绕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一直注重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燃气事业发展做出了各种努力。

协会各工作机构参与和组织了许多专业性、技术性的会议,包括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会,促进了中国燃气界和国际燃气界的交流和合作。

我们期望着加强与世界各国燃气界的联系,共同为燃气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

二、中国城市燃气基本状况1.主要特点中国的城市燃气行业已发展了140多年,到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并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行业中既有最原始的人工煤气生产供应方式,也有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LPG、油制气、天然气(包括CNG和LNG)的生产供应方式。

人工煤气、LPG、天然气三种气源并存仍然是我国城市燃气的主要特点。

2.发展规模根据建设部统计年报2003年末,全国660个设市城市中,有157个城市有人工煤气(销售量202亿m3),645个城市有LPG(销售量1126万吨),167个城市有天然气(销售量142亿m3),其中一些大城市中三种气源都有。

660个城市中,城市人口33805万人,其中使用各种燃气的25946万人(使用人工煤气的4792万人,使用LPG的16834万人,使用天然气的4320万人),城市气化率为76.75%。

用气结构中,LPG占64.9%,人工煤气占18.4%,天然气占16.7%。

3.城市化进程给燃气发展带来机会2002年末,全国660个城市中,100万人以上特大超大城市171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279个,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210个,建制镇2万个以上。

全国总人口128453万人,其中含在城镇中生活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的城镇人口为50212万人,城市化率为39.1%。

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率由30%到70%,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所以,我国城市化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

到2020年,全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初步建立全国城镇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区域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良。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这一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要求市政基础设施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也给城市燃气的发展带来机会。

三、城市燃气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超出了自身的生产能力。

从1999年开始,我国能源进口出现急剧的上升。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三种气源的发展趋势是液化气发展潜力巨大,天然气将快速发展,人工煤气由于成本高、污染环境及有害气体危及生命而逐步减少。

1.中国LPG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10多年来,中国LPG的生产和消费都得到极大的增加,年均消费增长率超过10%,但仍需要进口大量的LPG以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需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LPG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今后若干年内,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拥有最多人口的中国仍将是LPG需求增加最快的国家之一。

下面的表格的数字说明了近15年中国国内液化气的供需数据^表观需求量。

初步数字显示,中国去年全年液化气表观需求量比2003年增长接近10%。

不过需求增长大部分发生在上半年,而且增长部分全部由国内炼油厂来满足。

下半年国内市场价格跟随国际市场高走,限制了居民和其他终端用户的需求。

与一年前相比,下半年需求增长只有6%,远低于上半年的14%。

在国内外价格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的四季度,液化气进口量比一年前下降8.7%,并使得全年液化气进口量与一年前相比的增长幅度由前三季度的3.3%减弱到0.3%。

12月份的进口量只有39.74万吨,比2003年同期大幅降低38.1%,是自2003年3月份以来单月进口量第一次降到40万吨以下。

全年的638.61万吨进口量仅比2003年增加1.80万吨。

炼油厂加工量大幅上升带来的液化气高产使需求量中国内供应量所占份额上升,对进口液化气的依存度降到10年来低点,降到33.8%。

去年国内表现需求量增长9.7%,达到1877万吨,已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液化气消费国。

我国进口LPG来源结构随国际市场价格而变化。

价格较低时从中东进口的LPG比例较低,原因是国际LPG市场价格变化较低,运距较长、价格风险大。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建成许多各种类型的进口接卸设施,目前我国已投用的进口LPG接卸码头及配套气库已有上百座。

因看好LPG的潜在市场及曾经有过的丰厚利润,国内外大量建设资金投入我国的LPG储运设施,但其消费市场则是逐步扩大的,因而造成接收进口LPG的船运码头和储库能力相对过剩。

目前我国已投用的LPG低温大型储库7座,总容量120万m3,设计周转量为700万吨/年。

这批低温储库因进口规模集中,对稳定气源和稳定价格均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同时也对冲击了大批中小型经营企业。

近10年来,我国LPG市场的成长已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LPG作为使用方便又环保的民用燃料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此外,发展清洁燃料车辆也正在成为各城市LPG新的消费增长点之一。

2001年,我国使用LPG和压缩天然气(CNG)的车辆已由1998年的1.1万辆增加11万辆,其中约有3/4是LPG 汽车。

在12个试点城市使用后,LPG车辆还将向其他城市推广,预计到2005年有可能超过20万辆,并于2010年达到30万辆。

今后几年,我国LPG市场的增长潜力除与经济发展和城乡人民收人水平相关外,还与天然气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气东输工程启动后,2004年长江三角洲将使用来自西部的天然气,使得华东地区一些城市的LPG需求增长速度减慢,并将加剧那里的市场竞争。

广东省还将面临来自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竞争,进口LNG项目将于2006年形成首期300万吨的市场规模,这对于LPG市场正接近于饱和的广东省来说,必将是一个燃气市场重新整合的过程,虽然液化气行业会利用LPG不受管道限制、供应灵活的特点进行市场的再开发、向本地天然气管道无法通达的区域以及周边地区扩展市场,但广东省LPG的需求仍可能会出现下降。

随着进口LNG第二个300万吨的二期工程的完成,广东省的LPG市场有可能进一步萎缩。

随着天然气更多地参与燃料市场的竞争,今后10年,特别是在2005~2010年间,我国LPG的消费增长势头将明显减弱。

假设今后10年中国的GDP继续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LPG需求量将从2002年181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200多万吨和2010年的2650万吨。

前3年的年均增幅将约为8%,后5年的增幅将降至3%。

因此,未来10年仍将是中国LPG需求增长的时期。

随着进口设施的增加与完善,增加的需求中有相当一部分将继续依靠进口来满足。

2005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可达到2.4亿吨,因此LPG需求有较大幅度的增加,LPG产量与原油加工量之比按5.5%计算,届时的产量为1320万吨,供需缺口800多万吨。

“西气东输、海洋气上岸、液化天然气登陆”是“十五”重点建设工程。

“十五”期间将建成西气东输管段、东海春晓气田一上海海底管道、南海东方1-1气田一海南东方市海底管道及其配套的储气设施和相应的气田产能建设工程、珠江三角洲进口LNG码头、气化站、输气管道及其辅助设施等。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近几十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利用水平比较低。

由于天然气产量比较低,其利用基本上是“以产定用”。

西气东输工程全长4000公里,是我国距离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运输项目。

每年向长江三角洲和沿线地区输气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是有把握的,届时每年可以代替近二千万吨煤,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

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

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燃油和煤炭,这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此外,启动西气东输工程也有利于扩大内需。

我国天然气利用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气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二是天然气利用方向将发生变化。

其主要利用方向将是: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和城市气化。

化工用天然气的数量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所占比例将逐渐降低。

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收入增长较快,城市燃气化是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天然气在技术经济上优于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市场潜力最大,价格承受能力也最强。

而且城市气化需要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内需,拉动国家经济增长。

预计2010年全国需求天然气1121亿立方米,其中,338亿立方米用于发电,201亿立方米用于化工,262亿立方米用于工业燃料,320亿立方米用于城市燃气,占全部消费量的28.6%。

目前我国660个城市中已有167个城市建有天然气管网,预计2005年使用天然气的城市将发展到近200个,2010年将增加到270个城市。

二十一世纪中叶,全国65%的城市有可能利用天然气。

3.中国民用燃气市场LPG将与天然气长期并存我国相当一段时期内LPG的消费都将以民用气为主(目前所占比例为80%以上),这是我国的生产方式及中国的人口结构决定的。

目前,我国城市民用燃气主要为人工煤气、LPG和天然气。

LPG在三种气源中所占比例为60%以上,而且近年内LPG仍将占有主要份额,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及资源条件所决定的。

人工煤气基于其工艺复杂、投资大、效益差、对环境影响较大等原因限制了它的发展;而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开发与成熟还需一个渐进过程,2005年以前难以大范围地取代城市使用的LPG。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LPG市场仍将有发展,但增长速度会减缓。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及经济的发展,2005年以后,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民用燃料的使用将有较大增加。

2010年以后,我国东部、甚至包括东北地区以及西气东输沿线一带主要城市的燃气需求都将有可能会以天然气为主导气源。

但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以农村人口为主(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45%),届时大部分农村地区及距输气管线较远的城镇也很难使用天然气。

因此,从全国城乡总体情况看,使用方便的瓶装LPG将长久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我国地域辽阔、农村人口比例较大这一特定条件决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