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师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研究

幼儿教师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研究

幼儿教师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32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情况和人格特质进行了调查,以探究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大五人格各因子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年龄、学历和出生地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有影响;大五人格的五个因子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显著相关,是情绪劳动策略的有效预测变量。

关键字:幼儿教师大五人格情绪劳动策略
1、引言
情绪劳动是区别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第三种劳动,它是指个体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面部和肢体表情的过程(Hochschild,1983)。

情绪劳动策略是指个体在情绪劳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与管理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他包括表层行为策略(个体只在外部表情上伪装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但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不一致)、深层行为策略(个体通过对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调节,从内而外地表现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和自然行为策略(个体的情绪体验与组织所要求的情绪相一致,个体自然地表现很出内心的情绪体验)(Diefendorff,2005)。

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深层行为策略和自然行为策略的个体具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情绪劳动策略的前置变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对表层行为策略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对深层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Johnson,2007;杨林锋,2010);组织支持对员工的表层表现和深层表现有显著影响(柏乔阳,2006);情绪智力与员工的深层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汤赵颖等,2009);正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员工情绪劳动策略的采用(柏乔阳,2006);角色失调对员工的表层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Ashforth,1993)。

针对特定群体的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员工、医院医生和护士及中小学教师群体,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研究目前很少。

本研究对大样本的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进行了调查,并定量分析了其与人格的关系,以补充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的研究课题,并为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2、方法
2.1测量工具
(1)情绪劳动量表。

本研究采用Diefendor等(2005)编制,台湾学者邬佩君修订的《情绪劳动量表》,包括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个维度,共14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

该量表的信度是0.87,本次研究的信度是0.866。

(2)大五人格量表。

198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osta和McCrae编制,由中科院的心理学家张建新教授修订。

量表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五个因子。

该量表的效度信度是8.78,本研究的信度是8.45。

2.2被试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被试。

选取了来自陕西西安三所幼儿园,广西柳州两所幼儿园,广西桂林三所幼儿园,广西南宁两所幼儿园,广西北海两所幼儿园和广西梧州一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共计390名。

发放问卷390份,回收375份,其中有效问卷332份。

已婚142人,未婚190人;农村61人,乡镇102人,城市169人;大学40人,高中97人,大专85人,中专66人,初中44人。

2.3统计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
3.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检验表明,结婚与否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没有显著影响;年龄与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策略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4。

以学历和出生地为自变量,分别以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学历对深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2.51*),事后检验表明大学学历的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显著高于初中和中专的;出生地对表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5.38***),事后检验表明出生于城市的幼儿教师在表层行为上要显著高于出生于农村的幼幼儿教师,且学历与出生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2.37*);在自然行为维度上,学历的主效应显著(F=2.51*),事后检验表明,大学生的幼儿教师的自然行为显著高于初中、中专、高中和大专,学历与出身地的交互作用显著(F=2.10*)。

3.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研究
表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大五人格各因子的相关
由上表1可以看出,大五人格与情绪劳动策略之间相关密切。

表层行为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开放性呈显著负相关;深层行为与外向性和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自然行为与宜人性和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3.3大五人格对情绪劳动策略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使用逐步回归的方式,探究大五人格各因素对情绪劳动策略的预测作用。

即在控制了对大五人格和情绪劳动策略可能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探究大五人格对情绪劳动策略的预测能力。

该层次回归分析的第一层变量是学历和出生地,第二层变量为人格变量。

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大五人格和情绪劳动策略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表层行为维度,出生地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引入了人格变量之后出生地、外向性和责任感都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影响。

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所解释的变异量为12%。

在自然行为维度,学历的影响显著,引入人格变量之后,学历和宜人性对自然行为有正向影响,神经质对自然行为有负向影响。

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能解释的变异量也是12%。

对于深层行为维度,学历对其有正向影响,但引入人格变量之后,并不能解释更多的变异量。

4、讨论
4.1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点
人口统计学指标是探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影响因素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发现年龄与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策略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4。

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比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对情绪调节和管理更有经验。

学历对深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2.51*),大学学历的幼儿教师的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显著高于初中和中专的,这可能是因为具有较高学历的幼儿教师比学历较低的幼儿教师,较多的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对工作和对待幼儿园学生的态度比较端正,所以能较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出生地对表层行为的主效应显著(F=5.38***),出生于城市的幼儿教师在表层行为上要显著高于出生于农村的幼幼儿教师,这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原因,导致在农村长大的幼儿教师比在城市长大的幼儿教师更加纯朴,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

4.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人格特点的关系
回归分析表明,外向性和责任感都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影响,宜人性对自然行为有正向影响,神经质对自然行为有负向影响。

控制了人口变量之后,大五人格对表层行为的解释量为12%,对自然行为的解释量也有12%。

相关分析也得到
了类似的结果。

外向性和责任感对表层行为有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外向性人格的性格特点是追求自由,不受约束,所以具有该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不倾向于伪装出组织所要求的情绪。

宜人性对自然行为有正向影响,可能是由于具有宜人性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更加体贴,善良,有同理心,从而能自然地产生对幼儿园学生的喜爱和疼惜。

神经质对自然行为有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敏感多疑,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从而很难打开心扉真诚地面对工作和幼儿园学生,很难有自然行为策略。

4.3对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的一些思考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人格维度上都有差异,所以幼儿园招募幼儿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在人口学资料上,学历较高,年龄较大,出身在农村的应聘者可能比学历较低,年龄较小,出生在城市的应聘者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

就人格特点而言,具有宜人性、外向性和责任感人格特质的应聘者可能更加适合幼儿教师的工作。

建议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时,可以考虑对应聘者进行人格测试。

5、结语
(1)学历、年龄和出生地等人口变量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有影响。

(2)大五人格的五个因子,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感对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显著相关,是情绪劳动策略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