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史重点整理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着作制成各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
图书的构成要素:
(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
(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
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
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
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着、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
甲骨文的结构: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图书产生的条件:
1.有被传播的知识
2.有记录知识的符号
3.有物质载体
4.有必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5.装帧形式
图书产生的时代: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
原因:
1.夏代有文字
2.夏代有史官
编辑的主体及主要职责
主体:
夏代:太史令
殷商:史、太史、贞人、作册
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职责:书写帝王的诰誓号令、记录国家的军政大事、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
编辑出版的特点:
1.主体主要是史官,是贵族的垄断行业。
2.编辑出版活动有了一定的规则,但工具较原始。
3.这一时期还不能称为编辑出版。
因为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主要是官方或家族的文书档案,目的是永久保存而不是传播知识和信息。
甲骨文:甲骨在储藏的时候也有严格的分类。
多片甲骨记录一个内容的,编连成册,一般按时间的顺序排放,方便查阅。
甲骨和铜器有固定的收藏地点:据文献记载,商周王室的甲骨集中收藏在龟室。
周代图书实行两级收藏,王室重典由太史管理,相关部门和地方收藏副本。
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时期,因其近齐国都临淄的稷门而得名。
各派私学大师聚集讲学,“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
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左右。
官学和私学的联合体。
简:用来写字的狭长的竹片或木条。
牍:用来写字的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牍
简牍制度:将整治过的竹片或木板按照一定的形式编连起来,专门用来书写并供人阅读,这种书籍制度就叫“简策制度”,也称“简牍制度”。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
竹木简牍使用的时代
使用时期:上古至东晋末年(404年)有数千年之久;
竹木简牍的内容:
祭祷记录、遣策(殉葬记录)和书籍三大类
赘简:
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
孔子的编辑特点:
1.明确的编辑意图:克己复礼,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伦理道德理念,教学
2.理性的编辑思想与原则:去其重复;述而不作;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吕氏春秋》的编辑特点
1.编辑目的明确:“欲以并天下”,为统一思想做准备,显示自己的权威,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2.兼收并蓄,又有所取舍,具有资料汇编性质。
3.系统完整,编排有序,使用两级分目法。
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十二纪(每纪5篇)
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
一、编辑的特点
1.目的明确,有一定的编辑思想和原则。
2.形式上,由简单到复杂。
3.内容上,儒家六经、诸子着述、历史书籍。
4.体例上,有编年、纪传、国别体、语录、汇编等。
二、出版的特点
1.大多以单篇或数篇抄录传世。
2.抄录具有随意性。
3.简策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和传播媒介,缣帛成为辅助的书写材料。
4.编辑符号出现。
两汉政府的图书编纂机构
1.西汉,丞相萧何在未央宫督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
2.东汉,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成为重要的藏书及校书之所。
秘书监:桓帝延熹二年(159),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官职.
刘向和刘歆的编辑出版活动:
校理群书的步骤(和平3年[前26年]-建平2年[前5年])
分工合作
(1)广辑众本,补缺去重
“中书”、“外书”、“臣书”
(2)校雠全文,厘正文字
(3)编订目次,确立书名
(4)杀青定稿,缮写上素
(5)撮其旨意,撰写叙录
(6)分类编目】
3.编辑思想和方法
(1)首创图书分类方法
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2)崇经尊儒
(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4)互注别裁
4.贡献——汉之典文,于斯为盛
(1)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
(2)开创了整理定着“新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