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中级财务会计
1.单料同到。(账单和材料同时到达
)
应根据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等科目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及其他货币 资金等科目。
2、单到料未到
(1) 借:在途物资等 贷:银行存款等 (2)材料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3、料到单未到
发生时一般不做账务处理;但在期末,应按暂估价入账;
计划成本法
核算内容
取得 发出 结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购入) 步骤分三步
一按实际成本付款买入(材料采购科目) 二按计划成本入库(原材料科目) 三是结转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注意:处理第一步时,如果是凭证先到料未到的情况, 不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见书P72)
例: 月初 300 件,单价50 元;10日购入 900 件,单价 60元; 12日发出800件;15日购入600件,单价70元;19日发出800 件;22日购入200件,单价80元。 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第一次收货平均成本= (15000+54000) ÷ (300+900)=57.5 发出存货成本=800*57.5=46000 结存存货成本= 400*57.5=23000 第二次65,52000,13000; (23000+600*70)÷(400+600)=65 第三次72.5,(没发出)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800+800)*63.5=101600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200+200)*63.5=25400
思考
当物价下跌的情况下,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存货对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低估
移动平均法(每收入一次就计算一次)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原有(前期)存货实际成本 + 本次收入 存货实际成本】÷【原有(前期)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 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购入)
“原材料”账户:反映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借方——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贷方——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末借方余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采购”账户:反映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借方——购入物资实际成本和节约的差异 贷方——入库物资实际成本和超支的差异 期末借方余额——未到达、未入库的物资
例: 月初 300 件,单价50 元;10日购入 900 件,单价 60元; 12日发出800件;15日购入600件,单价70元;19日发出800 件;22日购入200件,单价80元。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12日: 19日:
发出300*50+500*60;结存400*60 发出400*60+400*70;结存200*70 200*70+200*80
存货的核算
经济过程
取得 发出 结存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核算方法
实际成本法
核算内容
取得 发出 结存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购货价格
相关税费 其它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购货价格
根据购入存货时发票上开列的货款金额为依据 (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 考虑折扣因素时,购货价格是扣除商业折扣但包含
例: A企业8月2日向本地甲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 的材料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7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计划成本为105000元。企业当即开出并承兑一张面值为117000元、 期限为两个月的商业汇票结算货款。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 (销售机构领用) 贷:原材料
(注意: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但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附注说明)
计划成本法
A、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B 、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另行设置有关成本差异账户——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C、月末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应分摊的成本差异,由计划成本调 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 D、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 一次计算。
估计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 120000 120000
5月1日将估价入账的材料用红字冲回时, 借:原材料 120000 贷:应付账款 120000 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付款。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122000 122000
材料发出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 (生产车间生产产品领用)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例题
例: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 斤,货款为6000元,增值税为102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元,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 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 本为每公斤( )元。
A.32.4 B. 33.33 C.35.28 D.36 【答案】D 【解析】 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本=6000+350+130=6480(元) 实际入库数量=200×(1-10%)=180(公斤) 所以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480/180=36(元/ 公斤)。
存货的确认
确认的条件(关键点:目的和用途,形态,期限,所有权)
企业; 其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1)存货是为了进行生产经营而储存的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2)存货以所有权的归属为依据 。
存货包括:
(1)委托代销商品;
(2)在途材料,在途商品,发出商品
存货不包括 :
(1)已开出发票、客户未提的存货
C、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 月初 300 件,单价50 元;10日购入 900 件,单价 60元; 12日发出800件;15日购入600件,单价70元;19日发出800 件;22日购入200件,单价80元。 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5000+54000+42000+16000)÷(300+900+600+200)=63.5
月末结存:
思考
当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对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高估
加权平均法(每月只计算一次)
A、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实际成本)÷ (期初结存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B、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现金折扣的金额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相关税费
进口物资的关税
价内税。如:消费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等 价外增值税分具体的情况(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 税人) 采购存货中发生的外地运输费(规范发票)可按 93%计入存货成本,另7%可作为进项税抵扣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附加费用
入库前的费用: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 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计 入存货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借方——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超支差异)。 贷方——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节约差异)和分配发出 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在贷方,则反映库存材料 的节约差异。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注意的是:
只有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等才能计入成本; 入库后至发出前发生的仓储费以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专设 采购机构的经费,零星的市内运费不计入存货成本。 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构成外购存货成本要看企业是一般纳税 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
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
注意的是:
外地运费要按7%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计入成本,而运杂 费全部计入成本;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记入存货的成本(它不影响存货的成本 总额,但影响存货的单位存货成本),非合理损耗不构成存
下一会计期初用红字或做相反分录作冲销分录;单证到达 时,再按正常处理。
例:采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购入的材料已于4月25日收到并 验收入库。5月7日结算凭证到达,货款共计120000元,
运杂费2000元。验单后付款。
4月25日做不账务处理。 4月30日,结算凭证尚未到达。企业对该批材料按120000元
先进先出法
存货按照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耗用的流转次序对 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08年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月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 先进先出法 )---------------------------8.1 10 200 2000 8.5 40 210 8400 10 200 2000 40 210 8400 8.8 10 200 2000 20 210 4200 20 210 4200 8.16 30 220 6600 20 210 4200 30 220 6600 8.24 20 210 4200 20 220 4400 10 220 2200 8.31 20 230 4600 10 220 2200 20 230 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