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3
1.客体中心阶段:幼儿的相互作用主要集中在玩 具或物体上,而不是幼儿本身。 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幼儿已经能对同伴行为做 出反应,并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社会交往比较复杂,模
仿行为更普遍,有了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
(二)幼儿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3-6岁) 米尔德雷德.帕腾(Mildred parten)研究指 出幼儿的游戏分为以下六种: • 偶然的行为(无所事事) • 旁观者游戏 • 单独的游戏
• 平行游戏
• 联合游戏 • 合作游戏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
1.非社会交往阶段无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行为或独自 游戏; 2.平行游戏阶段,共同分享相似玩具但无交流; 3.社会交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交往行为,联
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系统的发展。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一)同伴交往类型的测量——现场提名法。 (二)同伴交往的类型 • 受欢迎者(社交明星):13.33%
• 一般型(可接受者): 52.94%
• 被忽视者: 19.41% • 被拒绝者: 14.31
从发展角度看: 4-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受欢迎人数增加,被忽 视和被拒绝人数减少. 从性别角度看: 受欢迎的儿童,女孩居多;被拒绝的儿童,男孩
居多;被忽视的儿童,女孩居多。
幼儿同伴关系类型研究的启示: 教育者要重视儿童交往中被忽视和被拒绝的 儿童,尤其是被拒绝的儿童的引导和教育, 使得他们能回到正常的儿童交往中,这有利
于这些儿童社会适应的发展。
三、幼儿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特点
(一)幼儿早期同伴关系的发展
(二)幼儿期同伴关系的发展
四、促进同伴交往的策略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请问:
1.同伴关系有多重要?
2.如果只有亲子关系而无同伴关系 对个体个性的发展有影响吗?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 (二)同伴交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 (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一)加强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为幼儿创设 同伴交往的环境和条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 并注意培养其良好的性格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 的良好发展。
(二)对被拒绝和被忽视的幼儿,采取适当、有
效的措施,通过讲解、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
幼儿交往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其交往技能,促
使他们做出更多的积极友好的行为。
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