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频名词解释: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盛格阳阴阳格拒五行制化土爰稼穑木火刑金五行胜复五行生克罢极之本脾主升清肺主治节体阴用阳仓廪之官决渎之官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奇恒之腑乙癸同源水火既济心肾不交十二皮部一源三歧奇经八脉阴脉之海用热远热用寒远寒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审证求因异病同治热因热用血虚生风津血同源历年高频简答论述:以虚实论阴阳失调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别与联系阴阳偏衰的区别联系阴阳互根解释十二经脉在四肢,头面,躯干的分布脏腑之别解释及临床意义。
阴阳偏衰与阴阳互损的区别火、热邪区别与火、热之别三焦如何划分,包括的脏腑,生理功能人体血液运行与脏腑功能的关系?肺与肾生理联系,病理意义?风气动的概念,成因,病机?五行异常克制的类型、原因、区别?脾与精、气、血、津液的联系?肝肾的生理、病理联系?暑邪与热邪伤津耗气机理之异同?扶正祛邪的概念,原则,具体方法?津血同源、血汗同源二者如何理解?有何临床意义?督脉循行,功能;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三种体质的特点;从生理、病理如何理解“肾主二便”?营、卫二气的异同;冲脉与女子月经、孕育有何联系?何谓“燥易伤肺”?胆为何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痰饮的形成;中医治则中“标”、“本”的含义?外风与风的区别及联系;肝经循行经过的重要脏器及临床指导意义;辨病论治与辨病论治的优劣;1.气脱与亡阳的定义与联系2.热、火、暑的异同点3.逆治与从治的区别联系4.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何谓肾精、肾气、肾阳、肾阴?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阴阳偏衰既可导致相对一方亢盛,又可导致相对一方虚损不足,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3.风气动的概念、成因和病机。
4.“治病求本”与“标本缓急”中的“本”的区别与联系。
单选1、行于腹部的经脉2、入耳的经脉3、肝经,经胁部4、气化:汗血的生成5、心主血脉,表现于舌,面---与睡眠关系?6、阴阳互根7、木火刑金,属于五行相侮?多选以阴阳互根解释:A阴中求阳B阴损及阳C阳盛格阳D阳病治阴E阴虚阳亢2、以阴阳兴奋抑制解释A对立B制约C消长D 互根 E 转化3、入耳的经脉:三小胆4、肝经经过的部位:目系颃颡少腹----5、大肠传化:5个脾运等6、气逆:肝肺胃7、行血:心脾肺8、脾病及肾:为什么?9.肺失宣发的病机: A燥热生B呼吸不畅C 卫气壅滞 D 气郁化热 E 痰湿壅10、行于腹部的经脉:肾胃肝脾任1、阴阳互根用以下解释:A阴中求阳 B 阴损及阳 C 阴盛格阳D阴病治阳 E 阴虚阳亢2、行于腹部的经脉:A 足太阴 B 足少阴 C 足阳明 D 足厥阴E任脉3、到达耳的经脉:A 三焦经 B 小肠经 C 胆经 D 肾经E肝经4、与牙有联系的经脉:A肾经 B 大肠经 C 胃经 D 脾经 E 肝经5、脑为:A 元神之府 B 神明之府 C 精明之府 D 中精之府E 髓海6、津的分布位置:A 肌肉 B 孔窍 C 骨节 D 皮肤 E 脏腑7、何种外邪侵入人体到致痹:A风邪B寒邪 C 湿邪 D 热邪 E 燥邪8、属于气化的有:A 气的升降 B 气的出入 C 气转变为精 D 汗的产生过程 E 血的生成过程9、正治: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 C 以热治热D 通因通用E 虚则补之10、急则治其标:A 阴水者复感外邪B大出血 C 臌胀 D 邪热里结,阴液受伤 E 下利清谷不止,又兼身疼痛1、中医学思维方法:试、探等,书上有,就那几个选项2、人体兴奋,抑制用阴阳解释:是否为阴阳的五个方面解释,书上有,就那5个3、肺主一身之气为:A 呼吸之气B宗气的生成 C 宣发与肃降 D 气的升降出入4、阴阳方面(没记下)5、冲脉:A 主十二经血脉 B 统一身阴脉 C 主生殖6、入耳的经脉:三小胆7、女子胞与(心肝脾肾)的关联8、肝主疏泄与脾的关系多选:津的分布肺失肃降的病机解释?腹部循行的经络?1,宗气功能()()();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于治疗()症,经称其();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4,两胁疼痛多是()疾病,缺盆中痛常是()病;5,()和()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多选:1.行于耳中的经脉2.行于腹面的经脉一、名解1.罢极之本:2.阳病治阴:对阴虚阳盛的虚热之证,治以滋阴清热之法。
3.脾主升清: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同时,脾气主升对维持人体脏相对恒定位置有重要作用。
4五行制化:制即制约、克制;化即化生、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克,就没有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协调平衡,才能生化不息。
5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又称精血同源。
乙为天干,五行属木,癸为天干,五行属水。
因此中医用乙癸指代肝肾,又称肝肾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精充盛,亦有赖血液的滋养。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故又称精血同源,说明肝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
具体同源体现三方面:1精血互化,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2阴阳互生互制,肝肾阴阳互生互制,维持肝肾阴阳的平衡。
3疏泄与封藏互用互制,肝主疏泄、肾主藏精,疏泄与封藏互用互制,以调节女子月经与男子排精功能。
6用热远热7上焦如雾:是对心肺输布营养至全身的作用和形式的形象描写与概括,喻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血和津液的作用,如雾露之灌溉。
8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即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映区。
皮部位于人体最浅表部位,与外界直接接触,对外界变化具有调节作用,并依赖布散于体表的卫气,发挥其抗御外邪的作用。
9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货谷物。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
10中焦如沤:是对脾胃、肝胆等脏腑的消化饮食物的作用和形式的形象描述与概括,喻指中焦消化饮食物的作用,如发酵酿造之过程。
11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之间生理关系的高度概括,又称心肾相交。
水指肾水;火指心火;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
12通因通用:是用攻下通泻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的病证,又称以通治通。
13木火刑金14审证求因:中医学在认识病因时,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收集、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种方法称为“审证求因”,又称“辩证求因”。
15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
其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②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
16一源三岐:指任、督、冲三条经脉皆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故称此三脉为“一源三岐”。
17塞因塞用:是用寒凉药物资料真热假寒的病证,又称以寒治寒。
18用寒远寒19体阴用阳20阴病治阳:对阳虚阴盛的虚寒之证,治以温阳抑阴之法。
21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中,由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出现相同或相近似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治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相同,这种情况称为异病同治。
22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热性的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3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经是与正经相对而言的,由于其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有异于十二正经,故曰“奇经”。
又因其数有八,故称“奇经八脉”。
24阴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证。
指阴盛,虚阳浮越,而格阳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本质是真寒证。
由于格阳于外,出现假热之象,又称真寒假热证。
二、选择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1、肝经,经胁部2、心主血脉,表现于舌,面---与睡眠关系?3、阴阳互根4、木火刑金,属于五行相侮?5、以阴阳兴奋抑制解释A对立B制约C消长 D 互根 E 转化6、肝经经过的部位:目系颃颡少腹----7、大肠传化:5个脾运等8、气逆:肝肺胃9行血:心脾肺10、脾病及肾:为相什么?11.肺失宣发的病机: A燥热生B呼吸不畅 C 卫气壅滞 D 气郁化热 E 痰湿壅12、阴阳互根用以下解释:A阴中求阳 B 阴损及阳 C 阴盛格阳D阴病治阳 E 阴虚阳亢13、行于腹部的经脉:A 足太阴 B 足少阴C 足阳明 D 足厥阴E任脉14、到达耳的经脉:A 三焦经 B 小肠经 C 胆经 D 肾经E肝经入耳的经脉:三小胆15、与牙有联系的经脉:A肾经 B 大肠经 C 胃经 D 脾经 E 肝经16、脑为:A 元神之府B 神明之府 C 精明之府 D 中精之府 E 髓海17、津的分布位置:A 肌肉 B 孔窍 C 骨节 D 皮肤 E 脏腑18、何种外邪侵入人体到致痹:A风邪B寒邪 C 湿邪D 热邪 E 燥邪19、属于气化的有:A 气的升降 B 气的出入 C 气转变为精 D 汗的产生过程 E 血的生成过程20、正治: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 C 以热治热 D 通因通用 E 虚则补之21、急则治其标:A 阴水者复感外邪B大出血 C 臌胀 D 邪热里结,阴液受伤 E 下利清谷不止,又兼身疼痛22、中医学思维方法:试、探等,书上有,就那几个选项23、人体兴奋,抑制用阴阳解释:是否为阴阳的五个方面解释,书上有,就那5个24、肺主一身之气为:A 呼吸之气B宗气的生成 C 宣发与肃降 D 气的升降出入25、冲脉:A 主十二经血脉 B 统一身阴脉 C 主生殖26、女子胞与(心肝脾肾)的关联:心主血充养胞宫;心藏神调节女子胞的功能。
肝藏血调节女子胞血流量;肝主疏泄通调月经。
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以供养女子胞;脾主统血以固摄女子胞的血液。
27、肝主疏泄与脾的关系28、肺失肃降的病机解释?1、以虚实论阴阳失调2、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别与联系一肝炎上炎和肝阳上亢的病机特点:肝火上炎以实证为主;肝阳上亢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证,它的病机是肝肾阴虚,阴不制约阳,而导致肝阳上亢的病理表现。
二病机联系:肝火上炎日久不愈,火热伤阴,可致肝阴不足,甚至肝肾阴虚。
阴不制阳,可导致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是肝火上炎的进一步发展。
三病机区别:肝火上炎指肝的气火上逆,升发太过,躁动不宁,病机特点为:“升、热、动”;肝阳上亢指肝阴不足,阴不制阳,或肾阴亏耗,水不涵木,故其病机特点为阴虚阳亢,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3、辨病论治与辨病论治的优劣;根据病情确定治疗的方法,称为辨病论治;根据证确定治疗的方法,称为辩证论治。
辨病论治的优点,在于通观疾病的全过程,根据整个疾病的特点提出治疗方案,这种方案多能抓住疾病的本质,但是,由于疾病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时间长,变化多,很难确定统一的具体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