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一)


古代纪时法
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三种:天色纪时法、地支纪
时法、五更报夜,指出下列诗句中对应的地支和
平明,寅时,3-5点 时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 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午时,11-13点 日中:《两小儿辩日》《陈太丘与友期》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人定,亥时,21-23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 鹤楼》)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
必答题 一 四 二 五 三 六
列举出7种以上中国古代人 称称谓的形式
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 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 称官名、称爵位、称官地、兼称
古代人的名和字有以下区别:
所起之人 起的时间 名 字 供谁称呼
根据姓名填写相应的称号
五柳先生 陶潜号 青莲居士 李白号 少陵野老 杜甫号 李清照号 易安居士 欧阳修号 醉翁 晚年又号 贺知章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 时对应关系
天 色 纪 时 地 支 纪 时 现 代 纪 时 夜 半 鸡 鸣 平 明 日 出 食 时 隅 中 日 中 日 昳 晡 时 日 入 黄 昏 人 定












23- 1-3 3-5 5-7 7-9 9点 点 点 点 11 1 点 点
11- 13- 15- 17- 19- 2113 15 17 19 21 23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几月?
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指农历十月
古代纪日

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法”,指出下列
对应的农历。 1.朔日 1.农历每月的初一 2.晦日
3.望日
2.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3.农历每月的十五
4.既望
5.下九
6.初阳
4.农历每月的十六 5.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 前的一段时间。

答出下列的特殊称谓
百姓 职业 庖 师 优
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 庶、苍生、黎元、氓。 厨师
乐师
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 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 戏曲演员。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1. 2. 3. 4. 5. 6.
贫贱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1.------“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2.------“金兰之交”;
10.
古 代 年 龄 的 专 用 名 词 :
1. 襁褓-----------2. 孩提-----------3. 始龀-----------4. 垂髫-----------5. 总角-----------6. 束发-----------7. 豆蔻-----------8. 及笄-----------9. 破瓜、二八-10.加冠、弱冠— 11.古稀---------12.耄耋---------13.期颐----------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3.------“刎颈之交”; 4.------“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5.------“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 6.------“竹马之交”;
7.
8. 9.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7.------“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朋友 8.------“忘年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 9.------“车笠交”; 的朋友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10.-----“君子交”;

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始源于
汉武帝
古代纪月

例举三种古代纪月法
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时节纪月法

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 时节纪月法,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 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 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夫家”。其中 “建子”指几月? (《古诗十九首》)其中“孟冬”指
例举古代帝王的谦称并解释 古时称自己一方亲属、朋友时 ,常用“家、舍”等谦辞,请作 出适当解释。
“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 平辈而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 “舍”是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 幼亲属。 孤(小国之君) 寡(少德之人) 不谷(不善)
抢答题

答出对应的敬称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 帝王 殿下 皇太子、亲王 麾下 将军 阁下 有一定地位的人 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前面加上令、尊、贤 对老年男子 丈、丈人 已故地位较高的人 称谓前加“先”
六一居士
指出清末联“宰相合肥 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讽刺的两个人物是谁。
上联:李鸿章 下联:翁同龢
中国古代传统,有文化的人自称 时常用谦称,请例举并解释(至少 六个)
愚:不聪明 鄙:学识浅薄 蔽: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身份低:谦称自己不如对方身份地位高
婴儿 2-3岁幼儿、儿童 刚刚换牙齿的儿童时代 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少年、 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的少年 男子十五岁, 女子13 -14岁到15岁 指女子15岁 女子16岁 指的男子20岁 70岁 80、90岁的老人 百岁老人。
古代纪年

例举三种古代纪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 应关系
夜间时辰 五更 黄昏 一更 人定 二更 夜半 三更 鸡鸣 四更 平明 五更
3-5点
现代时间 19-21 21-23 23-1点 1-3点 点 点
传 统 节 日 称 谓
正月初一 元日----正月初七 人日----正月十五 上元----农家祭祀祈年的日子 社日----春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两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 伏日----夏至三伏 七夕七巧---- 农历七月七 中秋----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 九 至日----冬至日 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 除夕----年末
古诗文与纪时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两小儿辩日》《陈太丘与友期》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 鹤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