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宏12月22日第五次习题课 高级宏观(1)2007年版张延

高宏12月22日第五次习题课 高级宏观(1)2007年版张延


利用u C E 1/ 1 ρ E 1 1/ 1
C ρ
θC 计算u C 。 u C 1 1 1 A ∆C 1/ 1
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 t+1 时期的预期效用增加为: 2θC ρ A ∆C, 其中实际利率为 A, 2θE C 1 A ∆C
化简上式得预期效用增加为: 如果个人实现最优化自己的行为,则效用成本等于预 期的效用收益: 1/ 1 2θE C 1 由于ρ C 实际消费。 (b)假设消费函数表示如下: C 程K K Y α βK C K AK α 1 e A α βK β K γe 1 γ e γe AK (2) e 代入资本积累方 将方程(2)和生产函数Y 可以得到:K 化 简 得 : K 1 2θC E C 上式化简得: 1/ 1 ρ 1 A 1 2θE C A,进一步化简上式得: (1) ρ 1 2θC ∆C 1/ 1 ρ 1 A ∆C
将效用成本和效用收益联立,可得:
E E e
N ⁄H
N H N H
∆l

因为e
e
是确定的,并且N
N e ,所
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e E (4)
(b)考虑第 t 时期的家庭。假设家庭每个成员降低 当前的消费, 数量为△c, 将增加的财富用于增加下一 期的消费。 下面是教材中 4.23 给定的公式, 假定家庭 的行为是最优的: e E 1 r
从中求解C 可以得到: C 1⁄C ε, 1⁄C 因为1⁄C 是 C 的凸函数, 根据詹森 Jensen 不等式, E 1⁄C 1⁄C 1⁄ 1 1 1⁄C 即:C 1⁄E C ,除此以外,因为协方差是正的, 1 Er E 1⁄C cov 1 Er ε, 1⁄C Y 1 Er C Y 上式可以整理为: Er 1/E C Er C ,可得: 1 Er ⁄ Y Er C Y ⁄2 1 1 1 Er C 2 1 Y Er C ,将此不等式代入 E C E1 Er Y ⁄2 1 ε E 1⁄C Er (10) cov 1 Er 如果 r 是不确定的,从(9)中还可以得出:
因为 a)中,利率的不确定性只有一阶矩效应,b)中 利率的不确定性有二阶矩效应,出现协方差项。 4‐7 答: (a)证明:假定家庭在 t 期增加其劳动供给,数 量为△l。因此,这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使 家庭可以在 t+1 期减少劳动供应,并且使各期的消费 保持不变。如果家庭最优化其行为,这种边际变化不 会改变其终生效用。家庭的总效用函数为: U (1) 家庭的代表性个人的 t 时期的效用函数为: u (2) 从方程(1)和(2)中可以得出,在 t 期工作的负边 际效用为: ∂U⁄∂ l (3) 因此,劳动供给量每增加△l 效用成本为: e N ⁄H b/ 1 l ∆l 这一变化提高了 t 期的收入,为ω ∆l,家庭的人 e N ⁄H b/ 1 l lnc bln 1 l ∑ e u c ,1 l N ⁄H
口增长率为e ,因此在 t+1 期增加的人均财富为: e 1 r ω ∆l 如果消费路径不变,需要决定在 t+1 期每人劳动 供给可以减少多少。在 t+1 期每人放弃一单位劳动的 成本为ω ,即放弃 e 1 1 r r ω ∆l /ω 单位劳 动会导致每人收入减少e
N H
ω ∆l。恰好等于

上期增加劳动带来的额外的财富。 预期的效用收益为: E e
式,可以得到: β e
为使(5)成立,需要使两边的K 和e 的系数以及常数 项相等。 首先使K 的系数相等,可得: β 化简得:A β 1 β A β 1 1 (6) β β γ A A A β
其次使e 的系数相等,可得:γ 再转化得: γ
A A
利用方程(6)并化简上式得:γ 1
(7)
最后使常数项相等,可得: α (8) 注意这里忽略了条件 β 限制。 (d)将(6)——(8)代入消费方程(2)和资本积 累方程(3)得: C K AK K
并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可以得出:
maxU (5)
lnC
ElnC s.t.
C1=B1 Er
C ε B Y 1 Er
Y
1
ε C (6)
其中 B1 是代表性个人的贷款数。将(6)式代入预期 效应函数(1)得: U ε C (7) lnC Eln Y 1 Er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6 答: (a) (1) 实际利率可能是随机的, 定义r 中ε是一均值为零的随机误差项。 maxU U ∂U⁄∂C 0 (3) 化简(3)式得: 1⁄C 由于1⁄ Y E 1⁄ Y C Y ⁄2 (4) 在这种情况下,C1 并不受 r 的确定性的影响。即 使 r 是随机变量,个人仅消费第一期收入的一半而将 另一半储蓄起来。 (b)在这种情况下代表性个人在第一期没有收入, 而在第二期收入 Y2,因此需要最大化。由(1)规定的 预期效用,即: E 1⁄ Y C C 1⁄ Y 0 C C 不是随机的,所以 lnC 1⁄C lnC ElnC (1) Er 1 1 ε Y Er C (2) Er ε Y C 将 C2 代入(1)式,可得: Eln 1 E 对式(2)两边取导数可得: ε ⁄ 1 Er ε, 其
假设家庭的每个成员第 t 时期增加劳动供给,数 量为△l, 将增加的财富用于增加下一期的消费。 下面 是教材 4.26 给定的公式,假定家庭的行为是最优的:
求出1/c : (5) 由于 4.26 和 (5) 在每期都成立, 因此在 t+1 期, 有: (6) 将(5)和(6)代入(4.23)得: e 两边同乘以ω ,由于E ω e E 这个条件和(a)中得出的一样。 4-8 答: (a)假定代表性个人降低 t 期的消费,为△c,将 增加的财富用于增加下一期的消费。 t 期的效用成本为: 1/ 1 1/ 1 ρ 1 2θC ∆C ρ u C ∆C E ω ,从而: (7)
化简得: (c)将方程(2)和带有滞后项的方程(2)代入一阶方
程(1)中,可得: α βK γv 0, βK γ 1 v α (4) 是K 和v 的函数,而后两者在 t 期是已知的。 α β K α β K βK γv βK βγv γ (5) 1 v α 1 β β 1 A γ 1 v α β α 1 A v E α βK γv 其中,E v βE K 于K 得:
Er (11)
由(10)可以知道, (11)式右边是在确定性条 件下 C1 的最优选择。 因此, 如果 r 由确定变为不确定, 而 E[r]不变,C1 的最优选择变小了。本质上说,如果 个人在第二期支付的利率面临不确定性,他在决定第 一期借款消费时必定会非常谨慎。 问题:为什么同样是面临利率的不确定性,a)b)却 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如果代表性个人是最优化的,则效用成本等于效用收 益,即: 1/ 1 ρ 1 1 2θE C 已知ρ A,进一步化简上式得: C v E C (1) 上式化简得: 2θ C v 1/ 1 ρ 1 A 1 ρ 1 2θ C 1 v ∆C 1/ 1 2θE C A ∆C
即消费也是一个鞅。 (b)设定效用函数形式为: C K K K K K α βK γv (2) AK 代入资本积累方程 γv A β K γv (3) 将方程(2)和生产函数 Y Y C 得出: Y α α βK 1
上步用到了瞬时效用函数 u C 计算u C 。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出 t+1 期的预期效用,即: Exp. Gain E 1/ 1 1/ 1 A ∆C ρ ρ u C E 1 1 2θ C A ∆C v 1
其中 A 代表实际利率。因为 v 是白噪声(white noise) 序列, 所以E v E 1/ 1 ρ E 1 ρ u C v 2θ C 0, 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1 1 A ∆C A ∆C 1/ 1
∆C
A∆K 0
A 1 A A
∆e 1 A A
1 A 在存在冲击时消费高出 A。 在 t+1 期,尽管ε 是: ∆e ∆e 1
再次为 0,e
也不同于不存在
冲击时的情况,因为 e 的一阶自回归过程,更精确的 A
由(10)可知,资本存量的变化为: 1 ∆K ∆K ∆e 1 A 1 0 1 A 1 1 A 在上一期,产出上升(1 A),但消费仅上升 了 A,剩余的部分是由于投资或资本存量的增加。由 生产函数Y ∆Y A∆K A AK ∆e 1 e 可知,产出的变化为: A 1 1 A
A A
α 1
β ,除非β
A
1,否则要求:α
0
0,γ
0 并且对 α 无任何
e e
(9) (10)
A
为使分析简化,又不失一般性,假定直到 t 期ε和 e 都等于 0,在 t 期存在一次性的正的冲击 ε 1 A, (假定是 1 也是一样的,目前的假定 在计算上有便利。 )在 t+1 期,ε再次等于 0。在下面 的分析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指它的实际值与不存在冲 击时的值的差别。 在 t 期,K 不受影响。由(10)可知,K 由上期的 资本存量和上期的 e 决定。 由生产函数Y 以推出: ∆Y A∆K ∆e 0 1 A A。 因此在存在冲击时产出高出1 由(9)可知消费的变化为: AK e可
由(9)可知,消费的变化为 A ∆C A∆K ∆e 1 A A A 1 1 A A 1 A 因此,此处消费没有进一步的动态变化,它仍然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未受冲击影响时高出 A。 同理,t+2 时期的变化为: ∆e 1 ∆K A ∆K 1 1 ∆Y A∆K A 1 A ∆C A∆K A 1 A 假设有一期的冲击为ε 1 A。在冲击时,消 费上升 A 然后永久的保持在新水平上,不存在进一步 的变化。 除此以外, 冲击发生 n 期后, 产出的变化为: ∆Y 资本存量的变化为: ∆K 1 A 1 1 A 1 1 A A A ∆e 1 A ∆e A 1 1 A 1 1 1 1 A ∆e 1 A A ∆e
说明消费遵循随机游走,下一期的预期消费等于本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