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理解歌曲,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蒙古音乐。
【教学重、难点】1、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短调的调式特点。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听唱、模唱、教唱、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用“呜”音练唱歌曲旋律,开嗓练习二、导入部分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这节课,首先我们要欣赏到的是一组美丽充满吸引力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点击课件,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师:同学们,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呢?师:那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
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那同学们呢,你们都会唱哪些具有蒙古族风味的歌曲呢?师:那首先我们来体会一下,将要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不是这种风味?……(听歌曲,同学们各抒己见)师:谢谢同学们,那你们能听了这首歌之后你的感觉吗?师:那你们从哪里听出是蒙古歌曲的?(学生回答:旋律悠长音域宽广)师:你的回答非常棒,知道这首歌是谁演唱的吗?(学生回答:腾格尔)师:歌名叫什么?(学生回答:《蒙古人》)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课外歌曲的学习是丰富的,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老师演唱的这首《蒙古人》在节奏上很自由,旋律上也比较悠长,特别是尾音拖得很长,音域也很宽广,这就是蒙古族民歌长调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新授歌曲1、直接揭示课题,引出短调。
师:下面,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具有蒙古短调的歌曲《银杯》,而短调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歌曲学习来体会了……(采用多媒体出示歌词)2、理解歌词,发挥想象力师:首先,我们来看歌词,请同学们从歌词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告诉我,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是蒙古人民在宴请宾客时演唱的歌曲。
蒙古人特别好客,当主人敬客人酒的时候,就会载歌载舞、高唱宴歌,表示对宾客的盛请,3、初听歌曲,感受短调特点。
(播放歌曲视频)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歌曲,一起感受蒙古短调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观看师:通过听赏,你听到了短调中什么样的特点呢?(感情细腻,同学们各抒己见)4、学唱歌曲,选择学习方法。
(再次出示歌词)师:谢谢同学们与我们大家的分享,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
同学们,我们平时采用过好多学习方法,比如:我们用过听唱的方法学习歌曲,那今天你想用哪种学习方法?(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师:不管你们选择哪种学习方法,老师都支持你们,但你们能给老师一个小小的承诺吗,几遍能学会?(同学们各抒己见)那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采用听唱—模唱—教唱学习歌曲)师:你们遇到困难了吗?(和同学们一起处理难点)讲解:1)“x . x ”“x x x ”的节奏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老师小结:你发现了吗,歌曲的旋律起伏大不大?(老师在黑板上和学生画出图形谱)(学生回答:大)强弱明显不明显?(学生回答:明显)那么,这也是蒙古歌曲短调的另一个特点:旋律起伏大。
5、听琴复听歌曲,深化短调特点。
(教师弹唱)师:下面,我们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体会一下歌曲起伏大,强弱明显的特点。
(师生一起演唱)6、听老师范唱,进一步了解歌曲。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能体会歌曲的特点,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理解不够好,这样吧,你来听老师演唱一遍,听听老师对歌曲的理解……(听伴奏,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学生听赏)7、再次演唱歌曲,加深歌曲印象。
师: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8、听伴奏演唱歌曲,掌握歌曲节奏。
师:同学们,你对歌曲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吗?(学生回答)下面,你可以跟伴奏音乐一起演唱,老师想提醒你,如果你对节奏掌握不稳,可以停下来听听音乐再唱。
(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定唱几遍)(同学们听伴奏演唱歌曲)9、总结短调特点----(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对歌曲的演唱和理解越来越好了,蒙古短调歌曲虽然起伏较大,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歌曲演唱起来仍然那么优美,那么抒情,这就是短调的第三个特点:旋律优美、抒情。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短调的调式特点,请看大屏幕(出示短调特点)四、再次完整演唱歌曲,巩固风格特点。
师:了解了短调的调式特点之后,让我们再来完整演唱一遍......五、分组演唱,看学生掌握情况。
师:咱们叙永县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中呢,苗族和彝族居多,我们在了解了离我们较远的蒙古族的歌曲特点之后,同学们要不要来感受一下苗族、彝族的歌曲中又有一番怎样的味道??想听哪个民族的?(师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师:听完之后,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师:下面到了同学们的展示环节,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表演天赋,到我们的小小舞台来展现自己,你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表演…….(可以提示:蒙古人们在宴请宾客时,更多的时候,是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演唱的,尝试无伴奏表演;舞蹈表演等)你们能行吗?六、课堂总结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
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
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最后,老师想建议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课下去收集更多的有关蒙古的歌曲与音像资料,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好吗?(听着《银杯》离开音乐教室)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分析:《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
歌曲采用五声羽调式构成旋律,旋律悠扬、起伏较大,4/4 拍,中速,单乐段结构,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视频】凤凰传奇的歌曲《月亮之上》,提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简单归纳民族,宽广,有动感。
教师归纳: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乌兰牧骑的血液,生生不息的原始力量,经典的名额元素与电子音乐完美结合,给人以遐想和震撼。
歌曲是融合了蒙古族的民歌《敖包相会》的音乐元素,加上电声乐队以及念白跟摇滚的元素,把民歌时代化了,变成了更适应现代人口味和欣赏水平的新民歌。
这节课我们就从蒙古族的音乐说起……二、新授部分1、【聆听范唱】看图片,根据歌曲的歌词了解这是一首在什么场合下演唱的歌曲?在聚会时候,或者宴会上演唱的歌曲,敬酒的歌曲。
对,也可以称作“风俗性宴歌”或者“酒歌”2、启发引导:歌曲两段词简短,像在干什么?(敬酒前说的话)酒歌可以代替什么?代替祝酒辞。
3、【聆听范唱】师生活动,干杯体验祝酒的全过程。
教师拿酒杯在教室内与学生做敬酒互动,学生在干杯后一饮而尽,体会蒙古族宴会的感觉。
4启发引导:刚刚在音乐的伴奏中,老师为你敬酒,你有什么感受?5【聆听范唱】对,旋律悠扬,给人一个很宽广的气场,那么这个气场的营造用到了哪些音?请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有几个音组成?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里?结束在哪个音上面?了解民族五声调式知道这首歌曲是五声羽调式低音6,高音3中间的音乐有十三度那么大6、【聆听范唱】找出音域跨度并分析为什么音域跨度这么大?蒙古族歌曲的音域宽广,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非常大的关系。
像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垠。
7【聆听范唱】为歌曲配口型8、跟琴轻声模唱,用撮口音“lu”然后加入歌词。
9、模唱后你感觉哪一句最好唱?哪一句最难唱?引入衬词——塞乐日外咚赛,首先明确衬词是一种表示心情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演唱的“爱嗨哟”。
教唱音乐最宽广的一句,在换气,音程衔接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
10、演唱歌曲,在音域跨度最大的地方,用举杯的动作给与辅助暗示,结合手势图谱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1、【聆听范唱】学生跟唱,注意高音的地方。
三、拓展部分1、介绍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歌,首先请大家欣赏到的是纳西族酒歌。
纳西族是个人口非常稀少的民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世界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叫做“纳西鼓乐”。
听听他们的酒歌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手拿竹筒和乐而动,体会节奏鲜明,欢快活泼的感觉。
2、介绍彝族酒歌优美,含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3、介绍汉族的《饮酒歌》,试请学生分析,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自豪骄傲4、对,还有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歌,你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到更多的酒歌,请大家回去以后查阅一下,看你能了解到多少个民族的酒歌,他们都有些什么特点?、5、回归蒙古族的《银杯》,请学生之间互动,演唱中敬酒,再次体验蒙古族酒歌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