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洋大学什么时候改名天津大学()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参考答案】: B2.天津大学是以什么为主的学科布局()A.工科B.理科C.文科D.医科【参考答案】: A3.天津大学的校歌确立于()A.1935年B.1931年C.1938年D.1945年【参考答案】: A4.抗战时期曾经设计钱塘江大桥的校友是()A.茅以升B.曾养甫C.师昌绪D.高景德【参考答案】: A5.天津大学的校风是()A.兴学强国B.严谨治学C.爱国奉献D.矢志创新【参考答案】: B6.1951年,北洋大学与()学校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A.河北工学院B.津沽大学C.直隶女子师范学院D.天津教育学院【参考答案】: A7.以下哪些人物没有做过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掌校人()A.赵天麟B.茅以升C.马寅初D.张含英【参考答案】: C8.天津大学科技图书馆又叫什么()A.马万祺楼B.逸夫楼C.李嘉诚图书馆D.永好楼【参考答案】: B9.天津大学校训的倡立者是()A.盛宣怀B.赵天麟C.茅以升D.张含英【参考答案】: B10.天津大学校友曾经获得两弹一星勋章的是()A.郭永怀B.吴自良C.邓稼先D.孙家栋【参考答案】: B11.大学文化以大学人群的角色划分()A.大学教师文化B.大学生文化(本科生文化、研究生文化)C.高教管理文化(行政、学术、党团)D.高校后勤文化【参考答案】: ABC12.以下制度包括在大学制度文化范畴内的有()A.大学章程B.大学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治理结构)C.教学制度、科研制度D.人事制度、礼仪制度【参考答案】: ABCD13.大学文化以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划分()A.学校文化、学院文化B.年级-班级文化C.寝室(宿舍)文化【参考答案】: ABC14.以下曾经视察过天津大学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参考答案】: ABCD15.以下属于大学精神文化有()A.大学理念B.战略定位C.组织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D.校训校风【参考答案】: ABCD16.以下属于天津大学物质文化的有()A.北洋纪念亭B.北洋广场C.天津大学校训D.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参考答案】: ABD17.大学文化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原则()A.以人为本B.继承与创新相结合C.大学与社会之间保持必要张力D.大学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参考答案】: ABCD18.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
A.生命力B.凝聚力C.感召力【参考答案】: ABC19.我们的主张大学文化划分为以下四层,()A.精神文化B.制度文化C.物质文化D.行为文化(人化)【参考答案】: ABCD20.大学的“理性认识”主要是有关“大学是什么”,包括()等的基本看法和理性审视A.大学的含义B.大学的宗旨C.大学的使命D.大学的职能【参考答案】: ABCD21.天津大学的文化品格,除实事求是的校训外,还包括以下()A.兴学强国的使命B.严谨治学的校风C.爱国奉献的传统D.矢志创新的追求【参考答案】: ABCD22.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视察天津大学时,留下了重要的三点指示,他指出:高等学校应该抓住三个东西,分别是()A.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B.党委领导C.群众路线D.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参考答案】: BCD23.以下建筑中,属于天津大学地标建筑的有()A.未名湖B.二校门C.求是亭D.北洋广场【参考答案】: CD24.以下属于行为文化在不同时期体现的有()A.“五讲四美”B.“三热爱”C.做“四有新人”【参考答案】: ABC25.天津大学曾经的校址包括()A.博文书院B.西沽武库C.卫津路七里台D.天津市津南区北洋园【参考答案】: ABCD26.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只有弊没有利。
T.对 F.错【参考答案】: B27.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
T.对 F.错【参考答案】: A28.在个人层面,通过教育,学习、研究文化,吸收优秀的文化,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味,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活跃思维,提高辨别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T.对 F.错【参考答案】: A29.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0.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参考答案】: A31.一般认为,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
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T.对 F.错【参考答案】: A32.文明的动态性较为明显,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步,如物质文明,变化最大;而表现在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则不尽然,变化缓慢。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3.对大学怎么看,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从理论上讲,对大学内涵的理解涉及到大学教育的本质。
从实践上讲,对何谓大学之回答,涉及到办学者的办学思想、学校办学目标、管理方略的确定和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的形成。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大学之“大”是不断推进的,不同时代的人有其对“大学”内涵的不同理解。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4.大学物质文化是物化的文化形态,是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物质条件,是大学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物质载体。
【参考答案】: A35.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6.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7.中世纪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实质是一种行会、一种学者社团组织,有着严谨的组织、法人的性质、自己的章程和共同的印记。
它的组织结构既包括管理方面的,也包括职业方面的。
这种行会性的大学组织模式,保护了学生和教师团体的利益,同时,使社团中的成员在大学内部事务的处理上享有各自的权力,从而导致大学管理从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8.文化是一种“存在”。
存在是“有”,而不是“无”。
“文化”与“文化表现”(或“文化现象”、文化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表现”等于文化加负载物(载体),是文化的“外化”或“外显”,它是多种多样、形态万千的,其多样性取决于载体的多样性。
T.对 F.错【参考答案】: A39.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0.大学文化的功能 =大学的功能T.对 F.错【参考答案】: B41.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较容易比较和衡量,较易区分高低,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秦代的兵马俑等,因而,文明在考古学使用最为普遍;而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是相对的.作为物质文化的文明是累积的和扩散的,如交通工具,不同时期先后发明的马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直到现在仍存在.而且,一项发明一旦公诸于世,便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作为精神文化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是非累积和凝聚的。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2.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一样的。
T.对 F.错【参考答案】: B43.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共同事业。
民族复兴道路上,台湾同胞不应该缺席,也一定不会缺席。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4.文化既是人的活动(思维活动、实践活动)的产物,又强烈影响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浸淫在特定文化中的人,其活动目的的确定、活动方向的选择、活动过程的续断、活动强度的大小、活动结果的评价等,无不受所处文化的制约和规束。
要完全摆脱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5.大学的“理想追求”,主要是有关“大学应该是什么”,包括大学教育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效益观、改革观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或理论基础。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6.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
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共有7000余所。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7.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
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
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8.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T.对 F.错【参考答案】: A49.高等学校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T.对 F.错【参考答案】: A50.大学文化对校内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具体地说,有陶冶人、涵养人、熏陶人、凝聚人(人,指大学人,主体是大学生)的功能。
T.对 F.错【参考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