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南宫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测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B.脂肪分子中氢含量比糖类多,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口腔上皮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少量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水解酶在pH较高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降低2.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3. 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B.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C.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D.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4.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见下图)。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发生分离C.减数分裂后产生了BB、Bb、bb三种类型的雄配子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5.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点时,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移到②侧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6.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若利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换小光圈或换平面镜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利用小麦幼叶作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若所得色素带只有两条,可能是研磨时未加SiO2二、实验题7. 科研人员研究了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番茄叶片CO2释放量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
若图中的B点骤变为__________点时,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快速下降(请用图中已标出的横坐标上的点回答)。
图中若其它条件不变,温度下降5℃则D点将向_________方向移动。
⑵图乙表示某光强度和适宜溫度下,番茄光合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与G点相比,F点叶绿体中[H]的含量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⑶图丙是研究人员测定的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的结果。
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_______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________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_____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
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__,则观点二成立。
三、综合题8.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并侵染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
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
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其体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X 染色体时,在早期胚胎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一般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
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巴氏小体的化合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通常依据细胞中巴氏小体的数量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性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_______个巴氏小体,高度螺旋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表达,主要原因是其中的__________过程受阻。
(3)控制猫毛色的基因B(黑色)、b(白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 B Y 的猫的表现型是_________。
现观察到一只白色的雄性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猫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4)控制有尾、无尾的基因依次为A、a,则无尾黑毛雄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如果它与图示的雌猫交配,子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10. 科研工作者对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了调查,请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统计结果(调查面积单位是:cmxcm)。
甲、面积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甲 3 5 8 14 16 17 19 20 20乙 3 5 6 9 11 13 13 13 13丙 2 3 5 8 8 8 8 8 8跑的快的狐均得以生存。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_______的过程;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通过调查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说明放牧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改变放牧区草原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4)研究丙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
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四、实验题11. 在生物技术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注意某些实验步骤的操作,请将下列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填写完整:⑴在腐乳的制作时,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_________消毒;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若红细胞的洗涤次数过少,将无法除去_________。
⑵在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________。
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剥离花药时,要彻底去除_________,因为与其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⑶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中,往往需要稀释土壤溶液,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过程每一步都要在_________旁操作。
在固定化酵母细胞中加热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胡萝卜素提取的萃取过程应采用_________加热,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
⑷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缓冲液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__________。
五、综合题12. 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1)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_________上。
(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一种糖蛋白,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主要来自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
检测rhEPO的体外活性需用抗rhEPO的单克隆抗体。
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_________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__________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3)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采用激素处理可使良种母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最常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
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________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在胚胎移植前,通过______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4)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_______。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