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势力C.有利于稳定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自秦以后,传国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3.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
纵观这一现象,据此可知()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6.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并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
其深远意义是()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B.推动了“改土归流”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7.1792年,英国借口给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
这些要求()A.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B.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得到满足D.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得到满足8.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
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的目标。
“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割地赔款奠定了侵华基础9.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
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10.“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缺乏科学的理论做指导B.没有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C.没有充分依靠广大人民D.缺乏自由民主的革命精神11.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12.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13.“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时期()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的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周恩来总结的是()A.武昌起义的教训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C.南昌起义的教训D.秋收起义的教训15.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材料可以说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侯锡A.国民党军队全力承担太原会战的作战任务B.日军占据战略优势C.八路军在两个战场都曾做出重大贡献D.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合作16.8月15日、9月2日(或9月3日)、9月9日、10月25日,是抗战胜利之时4个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其理由是这一天的前一日()A.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B.举行了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C.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D.被日本占领50年的台湾光复17.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A.“攻占锦州,关门打狗”B.“分割包围,瓮中捉鳖”C.“百万雄师,三路渡江”D.“千里跃进,逐鹿中原”18.《五四宪法》的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党员、民主人士和人民团体、群众、专家学者的代表组成,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有一亿多各族群众、数百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讨论,总共收集整理了一百多万条修改意见。
这体现的“宪法精神”主要是()A.法律至上B.人民民主C.人人平等D.社会主义19.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
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
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A.两、一、七、九B.一、两、五、七C.两、两、七、八D.一、五、七、两2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独立自主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联合国千年大会22.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该时期的外交特点。
其中,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应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23.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雅典地理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多山少平原B.特殊的自然环境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C.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着雅典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情况D.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4.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地治理。
”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25.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指()A.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D.全体国民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
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
……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修订的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
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
请回答:(1)国旗、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它们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次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4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
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8分)(3)据材料三,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8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4分)27.(26分)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三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