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一种无与伦比的美_谈女性美的审美价值及其鉴赏

_一种无与伦比的美_谈女性美的审美价值及其鉴赏

“一种无与伦比的美”———谈女性美的审美价值及其鉴赏□易 健摘 要:文章从女性美巨大的审美感染力、召唤力、向上性、自由性,净化功能、导善功能等多个层面阐述了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女性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同时还论述了如何采用非功利实用的审美态度对女性美进行整体的审美观照问题。

关键词:女性美 审美价值 整体观照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03)06-139-03一 古希腊人认为:“世界上没有比人更美的形式”,也没有谁比人更懂得美,更“追求而不亵渎美”。

莎士比亚亦曾热情地讴歌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是宇宙世界的主体。

由此,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名言是“不断升华的自然界的最后创造物是美丽的人”。

可见,人不仅是美的王国的创造者、享受者,而且自身就是美的王国之核心,美的王国之典范。

然而在人的美中,女性美的审美价值历来又是极为重要的。

法国格里马洞里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大腹、豪乳、巨臀”的圆雕裸女形象就是最佳的证明,它反映了原始人对女性、女性美的崇拜。

随着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人的独立意识的日益增强,女性美,尤其是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被现代人再次认识和挖掘,渐渐显示其新的价值取向。

无怪乎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1]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才把女性美称之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美,特别是女性美,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召唤力。

正如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女性“这样的美是一种力量”她能振奋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胸襟,陶冶人的情操,是巨大的精神能源,具有一种积极向上性。

其次,女性美巨大的审美价值还表现在女性美的导善功能。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的正因它善”。

别林斯基也认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

可见美中就包含有善的基因,这是因为美并非刺激人的欲望,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

库申曾说:“比如一个美女她愈是长得美丽,人们愈是见了品格如此高贵的造物,必然愈加受到一种优美闲雅的情感调和,有时甚至被无私的崇拜心里所代替。

”[2]此外,女性美巨大的审美价值亦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场合下自由的象征。

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热罗姆创作的油画《法庭上的芙留娜》,为我们描绘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法庭上传奇性的一幕:美女芙留娜常为画家、雕塑家做模特,被视为有伤风化的“女妖”而送上法庭受审,“处死她!”的吼叫声四起,辩护律师宣读完辩护词后,急中生智跑上去突然当众掀开芙留娜的衣袍,芙留娜羞涩地转身,用手臂轻轻地遮挡自己的脸,一个美妙绝伦的芙留娜展现在众人面前,顿时法官与愤怒的人们都惊呆了。

当法官们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所目睹的这种无与伦比的女性美,不可能不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也不可能不为人们称颂,最后法庭无可争辩地宣布芙留娜无罪。

无独有偶,在我国南北朝作家刘义庆撰写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中也记叙了一件类似的事:公元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兵入蜀灭成汉,成汉后主李势的妹妹端庄贤淑,美妙绝伦被桓温强娶为妻,藏于密室,一向骄横的桓温的妻子南康公主得知后,十分恼火,手执刀剑,率十数仆女前去问罪,当时这位李小姐正在窗前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

”李小姐眼看大难临头,却丝毫不为之动容,许久才慢慢诉说,国破家亡,早就无心活下去了,今日死去也算了了心愿。

不可一世的南康公主目睹此情此景,突然间产生了惜美怜爱之情,自感内疚而告退。

上述古代东西方的两则故事,表明女性美与其他美一样具有向上性、自由性,能抗击邪恶。

当然,研究女性的审美价值时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女性美就其审美形态而言,它属于一种柔性美,阴柔之美,其美学特征是和谐。

欣赏女性美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赏心悦目,适情顺性,人见人爱,令人消魂的最大众化的审美感受。

它具有和谐性、协调性、享乐性等特点,给人宁静、舒适、柔和、喜悦。

有如明月浸入般地感受,有一种“松弛舒畅”的审美效应。

它能有效地协调人们的心理结构,缓解紧张情绪,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再者,女性美具有较强的形式美,经常欣赏女性美,可以塑造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帮助他们树立基本的审美价值尺度。

正是由于女性美具有如此高的审美价值与诱人的审美魅力,因此女性美一直是人们为之追求,为之向往,为之精心创造的一种美。

二女性美是一种令人消魂的人见人爱的美,可是由于长期封建意识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许多人不敢承认自己喜欢欣赏女性美,更不敢把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去研究。

那么到底应当如何看待与欣赏女性美,如何与它建立起湖南社会科学200316 文教・历史正确的审美关系呢?首先,欣赏女性美必须采取一种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态度。

也就是说,主体与客体要建立一种纯真的审美关系。

即审美主体要用一种完全审美的观点去看待、理解审美客体,主体要表现出对客体的尊重,并从客体身上观照到人类自身的尊严、伟大。

人们在观照过程(审美过程)中,当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但这种情感并非人与动物皆有的单纯的生理感官得到某种满足的快适、兴奋之感,而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因素都参与的高级的精神愉悦感,即美感。

它与一般的生理快感不同,有分享性,而无占有性,乐于与人分享,它有愉悦性,而无实用性,乐于精神享受。

正因为如此,它才容不得半点邪念与肉欲。

19世纪法国美学家库申说:如果加比都尔的维纳斯女神,或者圣女赛西勒,个以前放在郎贝尔爵邸作装饰品的缪斯女神在你身上引起肉欲,那你就不配欣赏美著名女雕塑家穆希布也说过:谁用庸俗的眼光看人体,谁的灵魂就是丑恶的。

衣服和帷布是挡不住庸人的眼睛和改变不了低级趣味者和丑恶心灵的。

……我相信,即使那些雕像都穿上棉衣也是挡不住这些人邪恶目光的。

人们在观照过程(审美过程)中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但它不是一种庸俗的企图占有对象的胡思乱想,也不是一种想入非非的生理幻觉,而是在审美客体的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种包括理解因素在内的审美想象。

它能够从审美对象中引发出诗情画意,引发出人们对女性的肯定与尊重。

它会使你想到:“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3]所谓“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

比如一个美女……她愈是长得美丽,人们愈是见了品格如此高贵的造物,他的肉欲,必然愈加受到一种优美娴雅的情感调和,有时甚至被无私的崇拜心理所代替。

”[4]我们欣赏名山大川,不是为了占有它;欣赏电影、雕塑、音乐也不指望从中获得某种物质实惠,同样欣赏女性美,也不是为占有、玩弄女性。

正如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说的,“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要知道审美是对物质需要的超越,对精神需要的渴求,对实用功利的克制。

按照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的说法,审美与非审美的一个重要界线在于“是否让对象保持独立自由”,“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

”[5]如果企图消灭对象、消耗对象,占有对象就不是审美活动了。

比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描写的一位外出采桑养蚕的美女秦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漂亮极了,一路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都聚精会神地欣赏她的美色。

一位坐在大马车上的大官使君见到后顿生邪念,企图霸占罗敷,遭到这位桑女严辞谴责。

恐怕谁都不会认为这位使君如此卑劣的行径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同样都是欣赏罗敷女性美的一种审美活动吧!因为欣赏与占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欣赏者不能带有个人的实用功利目的与欲望,而应保持一种自觉观赏的审美态度,即必须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所谓审美距离,正是指欣赏者在审美活动中不把对象当作实用的功利的对象,而当作虚幻的静观的欣赏的对象,也就是说要换上一副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用审美的方式来感知对象,并在自己头脑中作审美的呈现。

审美距离实际上是一种自觉观赏的审美态度。

也只有保持着这种审美态度,人们才能很好欣赏到真正的女性美。

要知道事物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是不同的,事物的实用价值存在于物本身,并以占有这种物的存在和消耗它为前提,而事物(包括女性)的审美价值却在于这种物的“非实用的虚幻性”之中,一旦实践主体关心的是物本身,而不是它的“非实用的虚幻性”的审美意象,审美活动就会立即中止,高级精神活动就降格为生理性的实用活动。

其次:正确欣赏、看待女性美,就是要把女性美看作一个整体,鉴赏时作整体的观照。

有的人提起女性美,似乎就是鹅蛋型的脸庞,苗条的身材,细小的腰,加上一双脉脉含情的丹凤眼。

这是由于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流行着“郎才女貌”的观点,女性美似乎就是“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

的确应当承认,女性的这种人体美是女性美的重要内容。

但也应当知道,人包括女人都是灵与肉的统一体,因此所谓女性美,既包括女性内在的心灵美,又包括女性外在的形体美。

一般地说,内在美是外在美的内化,并通过外部美的行为举止体现出来,外在美则是内在美的外化,并受内在美的制约与规范。

女性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相互影响的,但又是不能等同的。

当然在这种相互影响中,首先,心灵美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这就是说,女性美的核心仍应当是女性的心灵美。

从审美的实际效果来分析,人的肌体与外形的美,包括服饰的美,只有被他内在的心灵美照亮时,才是真正的美;否则徒有其外在的美的驱壳,而心灵卑下,举止粗野,只能使人感到厌恶。

正如巴尔扎克说的:“一个美人的雕塑,如果缺乏内在的性格,它就会令人想起尸体来。

”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说:“你可以用外表来评价一朵花,一只蝴蝶,但你不可能这样来评价一个人。

”因为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美侧重内容的美,与我们欣赏花、草、蝴蝶等自然美不同,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

什么是人的心灵美呢?心灵美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女性的心灵美是女性的一种内在美,近似于灵魂美、精神美,它所包含的内容较之单纯的灵魂美、精神美稍为宽泛一点。

它不仅包括女性的思想、品德的美,而且还包括女性知识、才能、气质方面的美。

高尚的道德情操、进步的人生观是女性心灵美的首要条件。

进步的人生观,是照耀人生道路的火炬,是人的行为的出发点与准则。

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的张海迪同志,在半身瘫痪的情况下,念念不忘“为人民播种幸福”,“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她以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掌握了英、德、日等几种外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学会了针炙、修理日用电器的本领,热心为群众服务,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与崇高的生活目的。

女性的道德情操的美,主要包括女性的人格美与人情美。

所谓人格美是指人们为了某种崇高的生活目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所表现出的忠实,诚恳、正直、光明磊落等品质的文教・历史湖南社会科学200316美,它与虚伪、狡诈、朝秦暮楚、见异思迁、表里不一等丑的品格截然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