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7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第17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PPT课件
表2.2.4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L/(人·d))
区域
特大城市
城市规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一区
300~540
290~530
280~520
240~450
二区
230~400
210~380
190~360
190~350
三区
190~330
180~320
170~310
170~300
注:综合生活用水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之和,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 市政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表2.2.3-2 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³/(km²·d))
区域
一区 二区 三区
特大城市 1.0~1.6 0.8~1.2 0.6~1.0
城市规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0.8~1.4
0.6~1.0
0.6~1.0
0.4~0.7
0.5~0.8
0.3~0.6
小城市 0.4~0.8 0.3~0.6 0.25~0.5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2)城市水源选择与保护
可用作城市水源的主要有:以潜水为主的地下水;江河、 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其他水源。(P440)
一般要求: ①水量充沛、稳定; ②水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③取水点合理,免受污染; ④水源靠近城市; ⑤可保障供水的安全性。
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
第17章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 一、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 □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 三、城市电力工程系统规划 □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
一、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
1、城市基础设施
(GB)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 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给排水、能源、通信、环保、环 卫、防灾系统等。(狭义城市基础设施) 特点:项目多,系统性强,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1)城市交通工程系统规划 (2)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3)城市能源(电、气、热)工程系统规划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5)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 (6)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主要任务: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状况,合理 选择水源,确定供水标准,预测供水负荷,进行城市水资源规划 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 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
(1)城市用水量预测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 消防用水及未预见用水等。 城市日用水总量以城市生活、生产最高日平均用水量加 上消防、市政用水量计算。(表2.2.3-1~2.2.4)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 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 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
管网形式: a、枝状 b、环状 c、综合
(P443 )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净水工程:自来水厂(用地0.1~0.8m2/m3·d) 输配水工程: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泵站、水塔及水 池等。供水管网,送至用户。
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 统一;分质;分区;循环。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足够的水压、水量; b、经济:管道短、费用少、施工方便; c、安全:事故、检修时,保障供水。
需超前建设。
“七通一平” 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 道路通,土地平整。 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行政管理、基础性商业服务、文化体育、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
一、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主要任务: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城市实际,合理 确定规划期内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选择恰当的标 准和设施合理布局,并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水量、水压等的要求;制订水源和水资源保护措施。(P439)
主要环节与步骤:①预测用水量;②确定给水规划目标;③选定 水源与水厂位置;④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管网布置);⑤ 估算工程造价。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P439)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① 地下水采水量应小于总储量; ② 地表水采水量应小于枯水流量的
30%; ③ 大、中城市考虑多水源分区供水,
考虑远期备用水源; ④ 保护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 。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3)城市给水设施规划(P442-444)
取水工程:地下水(井、泉)取水构筑物 地表水(河、湖、水库)取水构筑物
给水规模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参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二、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表2.2.3-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³/(万人·d))
区域 一区
特大城市 0.8~1.2
城市规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0.7~1.1
0.6~1.0
小城市 0.4~0.8
2、一区包括: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上海、云南、 江苏、安徽、重庆;二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宁
夏、陕西、内蒙古河套以东和甘肃黄河以东的地区;三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河套以 西和甘肃黄河以西的地区。
3、经济特区及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应根据用水实际情况,用水指标可酌情增减(下同)。 4、用水人口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人口数(下同)。 5、本表指标为规划期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下同)。 6、本表指标已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二区
0.6~1.0
0.5~0.8
0.35~0.7
0.3~0.6
三区
0.5~0.8
0.4~0.7
0.3~0.6
0.25~0.5
注:1、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城市;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 人口50万及以上不满100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及以上不满50万的 城市;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