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图》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图》教案
4.地图上的方向判定可以利用一般定向法、指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探究点拨二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注意等高线的数值大小、数值排列、疏密状况、弯曲状态、闭合状态等。
2.相对高度的计算要利用等高线条数法进行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1.2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上的比例尺
2.地图上的方向
3.图例
二、地形图的判读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定义、公式及三种表示形式、常见图例,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实例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理解如何在各类地图上判断方向;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导学建议重点ຫໍສະໝຸດ 难点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教学建议
在讲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地形模型加强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判读,让学生多动手做地形剖面图,从动手操作中总结规律,做一些拓展训练,加强所学知识。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媒体
运用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新课
导入
【旁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经纬度,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可以利用经纬度来确定位置,位置都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出来。但是,地图也是由许多的要素组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图、地形图。
拿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寻找自己所在城市的位置。并通过教师展示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结合教材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点拔一
1.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表达形式。
2.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比例尺越小。
3.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而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
1.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2.比例尺大小及表示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3.地图缩放的计算。
4.方向的判断。
5.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地貌类型。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教材插图、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准备一张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2.通过书本、网络搜集地形剖面图,最好是结合教材内容,自己制作,预习教材内容。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PPT展示相关分析及参考答案。
第四层级
思维
建模
本节课关键词:地图三要素、地形图、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旁白】这节课我们主要理解了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理解如何在各类地图上判断方向;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固学案习题,并预习下节内容。
多媒体展示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
PPT展示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二层级
环节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形图的判读与地形剖面图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金太阳思维探究与创新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