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教学课件(绪论)

中国近代史教学课件(绪论)


中古近代史主要著作和史料

经典类
①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 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③列宁:《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 粹主义》、《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
通史类: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中华书局; 山大等五院校《中国近代史》刘大年《中国近代史稿》
教学课件
主讲人:罗其芳
1、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2、遵守纪律,严格考勤。 3、大量阅读,完成作业。
一、 “近代”一词的含义和中国

近代史的社会属性:
1、 “近代”的含义:
思考:“近代”是一个历史科学名词吗?
你是怎样理解“近代”一词的?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的 “近代”:过去距离现
代较近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中 叶到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指资本主义时代。
2、发展线索:采用“三次革命高潮论”
的三断分期法。
第一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864年的太平 天国革命失败。
第二时期: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到
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
第三时期: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19年“五 四运动”爆发。
推荐论文:
1 、朱宗震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1.2“中国近代 史分期问题新思考”.主张以1901年为界,分成前 后两期,前后又各分两期,共四期,即从1840年 到1869年,以捻军失败后洋务派掌握地方政局为第 一期,从1869年到1901年,中体西用论以失败终结, 列强完成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为第二期,从1901年后 革命运动全面展开到1927年国民党执政为第三期, 从1927年土地革命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第 四期。
复习思考题
1、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古代史相 比有何特点?
2、概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的线索。
3、略论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专著:
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年上海古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2002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的近代转型与传统制约》,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梁启超传》,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5年版。 邓绍辉 《晚清财政与中国近代化》 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 社;《鸦片战争》 200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胡绳武《清末民初历史与社会》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近代”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应有三
种互相联系、明确而严格的含义:
一是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看,应是机 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劳动; 二是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把资产阶级的社 会地位提高到统治阶级的高度;
三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国家代替了封建君
主制度国家。
结论:
严格说来,中国近代史的“近代”这
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
确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它仅仅是 一时间概念。
2、社会属性: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中国近代历史不是社会历史自然发展 的资本主义阶段,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即
其社会属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荐论文:
1、周 兴樑.历史教学.2005 年 2 期.“关于近代中国 “两半”社会性质总理论的由来”.(列宁提出、 蔡和森创新、毛泽东系统化) 2、易杰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 3期.“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公认提法的质疑”.(提 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概念) 3、陈向阳.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近世中国社会形 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 4、杨 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4期.“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助于了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2、有助于认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以及它 们进行侵略的政策、手段、策略; 3、 有助于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 4、可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沉痛的 历史教训。等等。
六、中国近代史主要著作介绍
1、范文瀾:《中国近代史》(上册)。1947年。 2、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1947年。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4、刘大年主编:《中国近代史稿》。 5、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的第十一、十 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中国近代社会的断限
(1)上限: 国外学者的观点:宋代;明清之际;1644年清军 入关或康熙时期。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1839年说”;“1840年 说”;“1861年说”;“1905年说”等。
(2)下限:学界主流是1949年说;传统与习惯说
法1919年。
断限:1840――1949年
三、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和发展线索

史料类
一套丛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国史学会编共11种,67册,2千 万字。
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 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回民起义、北 洋军阀 资料选集: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龚书铎,1956中华 书局。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荣孟源主编,1954三联书店。 《光绪朝东华录》朱寿明编,张静庐校,1985中华书局。
1、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三次革命高潮 说” ; “四个阶 三种类型: 梯说”。 一种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强调反帝反封建的历 史内容,如“两个过程论”、“三次革命高潮 论”; 二种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强调资本主义近代化 的历史进程,如“一个主流论”、“四个阶梯 论”; 三种是将二者并列,提出三条线索,即:反抗帝 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发展资本 主义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前两条线索是前提,后 一条是基础。
四、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1、变化非常剧烈和剧烈。
2、变化非常复杂。
(1)生产方式复杂,生产方式多样,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 (2)阶级结构复杂,多种阶级成分并存。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 (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 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
五、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现实意义
2、谢增寿.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8年第6 期 .中国近现代史断限的标志和分期的有关问题. 3、徐裕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 期.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4、李良玉.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1 期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5、黄 伟.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对中国近 代以来历史断限问题的回顾与思考. 6、梁景和.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中国近代史 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