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论古代汉语中的“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的比较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摘要:“者”“所”是古代汉语中两个十分重要的词语, 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 主要是与其它成分结合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充当各种句法成分。
“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
它们在词性、功能、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两者的看法有所不同,本文不能全部列出,仅选取其中一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
本文从语法功能、结构的构成特点以及结构的性质三个方面尝试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者”字结构“所”字结构语法功能构成特点构成性质
一、从语法功能上看
从语法功能上看,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中“者”和“所”字都是特别的指示代词,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语法功能,即指代作用;具有共同的语法特点,即不能独立进入句子,充当句子成分。
但二者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者”字的作用都是“指”指别而“代”代替 ,因此,“者”字的后面不会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所”字一般是“指”而“代”,但有时是指”而不“代”。
指而代时,所字结构后面不
再出现所代的名词,指而不代时,所字结构后面另外出现名词。
例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孟子·公孙丑上)
大者王,小者侯。
(汉书·高帝纪)
此二句的“者”,王力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列子·汤问)
此二句中的“者”,王力认为是语气词。
君子所贵于道者三。
(论语·泰伯)这一句中的“者”,王力认为仍是指示代词,但指示作用由“所”承担,“者”主要表称代。
天所立大单于,敬问皇帝无恙。
(史记·匈奴列传)中“所”为指而不代。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两个“所”恰好说明“所”字不仅可以指而代,有时也可以指而不代,前一个“所”是指而不代 ,后面另外出现“室 ,以示指别之对象 ,后一个“所”是指而代。
正因为所字有指而不代的情况 ,因此可以出现“所……者”的结构,这时, “所”是指别, “者”是代替。
如: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礼记·大学)
拱把之桐梓 ,人苟欲生之 ,皆知所以养之者。
(孟子·告子上)
二、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
从结构的构成特点上看,跟“者”、“所”结合的通常是谓词性成分。
其中,“所”一般只跟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其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所+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荀子·劝学)
(二)所+动词+者,例如:
狄人之所欲者, 吾土地也。
(孟子·梁惠王下)
(三)所+介词+及物或不及物动词,例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者字结构则由形容词、动词、数词或动词性短语加“者”构成。
例如: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梁惠王上)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者不惧。
(论语·宪间)
(3)此五者, 邦之蠹也。
(韩非子·五蠹)
(4)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战国策·齐策四)
在固定结构里,“者”字放在组合词之后,所字放在组合词之前,这种词序、语序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它们共同的指代功能 ,恰恰相反,由于“所”的虚化较“者”更强,“所”在实施指代功能并使整个结构名词化的过程中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往往求助于“者”构成“所…者”结构,从而巩固和加强其语法意义。
三、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从结构的性质上看 ,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
者字结构表示的是具有某种特征意义的实体,如动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动态特征的实体,形容词加“者”,表示具有某种性状特征的实体。
(1)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孟子·公孙丑上)
(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史记·游侠列传)
(3)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孟子·公孙丑上)
(4)治国能使贫者富。
(商君书·去强)
以上四例,(1)、(2)例为动词(短语)加“者”,分别表示具有“为此诗”、
“窃钩”、“窃国”动态特征的人;(3)、(4)例为形容词加“者”,分别表示具有“饥”、“渴”性状的人和具有“贫”性状特征的国家。
另外,有的者字结构并不表示人或事物类的实体,而是表示抽象的事理或原因。
例如: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战国策·秦策)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者 ,向也虚而今也实也。
(庄子·山木)
此二例分别表示“不战”之道理和“向也不怒而今也怒”的原因,可以认为是一种抽象实体,类同名词。
由于“所”一般只跟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因此,它表现为动作行为的五种语义。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受动对象。
如:
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如:
冀之北土,马之所牛,无兴国焉。
(左传·昭公四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
如: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汉书·循吏传)(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凭籍。
如:
子夏、子张、子游 ,以有若似圣人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强曾子。
(孟子·滕文公)
(五)表示动作行为相关的人或事。
如:
其妻问所与饮者,则尽富贵也。
(孟子·离娄下)
从语义上看,“者”,字和动词组合,形成的者字结构,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所” ,字和及物动词结合,组成的所字结构,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受动者。
如“闻着”,“者”是“闻”的施事,“所”是“闻”的受事。
“闻者”是“动作行为+施事”,“所闻”是“受事+动作行为”。
这里出现了“者”表施事,“所”表受事的不同。
由于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都是名词性结构 ,因此,其句法功能相同,在句中都可以充主语、宾语、定语和判断句谓语 ,这与名词的句法作用完全一致。
但是其中一点需要说明,一旦将“者”和“所”从结构中独立出来视为代词,面对一些问题我们将无法解释,这恰恰证明了“者”和“所”的不独立性和辅助性,它们的指代功能必须在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中才能发生。
另外,对于“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的句法功能,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基本可以定义为:“者”字结构可作句子的主语;作动词的宾语例如: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国语·越语上),作介词的宾语例如: 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报任安书);作定语,作判断句的谓语,作兼语,作复句的分句。
“所”字结构可作句子的主语,作判断句的谓语,作动词的宾语,作介词的宾语, 作定语, 例如: 此韩非之所著书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参考文献: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版。
[2]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