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辩证唯物主义心里观: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反映.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反映(主观能动反映)------论述题(P6)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管反映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④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心理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5.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①构造主义创始人冯特;②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③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④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⑤精神分析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来解释人格结构;⑥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⑦认知心理学.第四章注意1.注意的含义: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对人类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几级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注意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现象)3.注意的种类: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5.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我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7.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如:一心二用)8.注意分配的条件:①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有联系的.9.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禁果效应)10.注意的快慢和难易程度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第五章感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3.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4.绝对感受阈限:简称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通过绝对感觉阈限的测量来了解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5.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公式:S=1/R (S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阈限)6.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7.视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8.视觉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明适应又称光适应,是由暗处到光亮处.暗适应是从亮处到暗处,是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感受性提高).9.视觉后像(感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如:电影播放原理)10.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11.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激是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12.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六章知觉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2.知觉的种类:①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分为:视知觉,时间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②根据事物反映的事物特性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③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的性质,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3.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特征.4.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5.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讲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6.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7.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8.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心理学一至六章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以下几种: ------ (P50)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②培养间接兴趣③合理地组织活动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2.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 (P86)第七章记忆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
2.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
(2)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4)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储存的方式不同,分为陈述性记忆(关于“是什么”的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关于“怎么做”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按照一定顺序习得的,开始时比较困难,但一旦学会很难遗忘。
3.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4.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5.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它是以识记为前提的,保持的效果是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体现的。
保持的内容会发生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6.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舌尖现象)和永久性遗忘。
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1.表象适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2.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对已有的表象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称想象)3.表象的种类(1)根据创造性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2)根据表象形成的主要感知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
(3)根据对象范围和概括程度,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4)再刺激停止作用后,脑内继续保持得异常清晰的、鲜明的表象,成为遗觉象。
4.想想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2)补充功能(3)代替功能6.想象的种类:(1)不随意想象(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2)随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随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也是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7.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8.创造想象是不宜居县城的表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9.梦:(1)梦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2)一夜多梦(3)梦有三个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不确定性(4)梦不能预测未来(5)梦是正常心理及生理现象第九章思维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3.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4.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就是问提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5.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6.创造性思维的四个特征:(1)新颖性(2)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4)灵感状态心理学七至九章简答题1.影响识记的因素(P113-P115)2.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P145-P146)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169-P172)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P174-P175)5.(补充)心理的实质(P2)第11章1.什么事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应。
(1)情绪以需要为中介(2)情绪的表现形式:主观感受,内在体验(3)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现看到他的情绪变化(4)情绪会引起一定生理变化2.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
(1)愉快与不愉快(2)紧张与放松(3)激动与平静(4)强与弱3.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
4.表情: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
(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语言表情5.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6.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人在激情状态下会产生“意识狭窄”。
激情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意志力减弱,人的行为受情绪体验的左右。
(2)人失去意识的监督,发生不可控制的动作和失去理智的行为。
(3)激情爆发后的平息阶段,会出现瓶颈和疲劳现象。
7.应激:应急实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状态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能引起“一般适应综合征”,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
8.情感: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第12章1.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已实现预定的心理过程。
一直是人类所特有的。
2.意志表现为人有目的的行动(1.有目的性。
2.克服困难)。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志行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意志行动的前进性(4)意志行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3.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4.一致行动的基本阶段:(1)采纳决定的阶段:动机斗争(重点,两种以上想法,且无法同时实现),就冬季斗争的形式有以下四种(勒温)①接近——接近型冲突②回避——回避型冲突③接近——回避型冲突④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2)执行决定阶段5.意志品质的特性(1)意志的自觉性(核心),与之相对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与之相对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坚韧性,与之相对的是动摇和执拗。
(4)自制力,与之相对的是任性。
第14章1.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既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