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综合体规划

地下综合体规划

第二章地下综合体专题规划设计2.1城市地下综合体综述随着城市集约化和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一功能的单体公共建筑逐渐向多功能和综合化发展。

一个建筑空间在不同条件下适应多种功能的需要,称为多功能建筑。

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在一起的建筑,称为建筑综合体。

经过进一步发展,不同城市功能也被综合布置在大型建筑物中,构成了城市综合性。

地下综合体,是随着城市立体化再开发、建设沿三维空间发展的,地面、地下连通的,综合交通、商业、贮存、娱乐、市政等多用途的大型公共地下建设工程。

当城市中若干地下综合体通过铁道或地下步行道系统连接在一起时,形成规模更大的综合体群。

城市地下综合体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出现的,当时地下空间综合工程类型发展得十分迅速,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空间的紧张及用地减少。

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在仅有的不大的面积以内,容纳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于是通过对各项城市功能建筑的整合并将其向地下发展,形成了城市地下综合体。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地下综合体必将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最佳途径,它在繁华都市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们在地下空间的利用上,地下综合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常常出现在城市中心区最繁华的地段,并和地下交通系统紧密结合。

城市中心区规划、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又恰恰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在新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地下综合体在其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方案的结果。

同时,在新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地下空间尤其是地下综合体也将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2.1.1地下综合体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a、有序的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实施统一规划布置,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损失。

b、分担和提高城市繁华区的特有功能,解决城市地面空间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

c、实施对原有城市建筑的保护,特别是对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古街道、古城堡、教堂及建筑的保护。

拆毁那些对城市面貌及环境有突出影响的建筑、街道及管线,将阳光、绿地、广场、花园留给自然界。

d、改善城区旧貌,使城市更贴近自然。

对城市的改造使城市地面空间成为独特的风景艺术。

为此,并不减弱原有的城市功能。

e、恢复城市地面空间的物理生态环境,包括明媚的阳光、绿地与树木、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江水、自由生存的动物等,改善这些最本质的办法是将地面活动空间移入地下空间进行综合解决。

f、城市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与规模的扩大,使城市环境恶劣,耕地减少。

地下空间开发可解决空间紧张的局面。

2.1.2国外地下综合体发展现状地下综合体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欧洲、北美和日本的一些大城市,在新城镇的建设和旧城市的再开发过程中,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地下综合体,成为具有现代大城市象征意义的建筑类型。

像日本就有很多地下街、地铁、地下综合体,而且已经不是一层了。

现在日本大城市的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得已经差不多了。

另外,瑞典、挪威、芬兰这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也比较好,有好多地下音乐厅、游泳池、运动场。

美国最早是开发地下石材,利用开发石材形成的空间,后来发现地下空间本身的开发利用价值比开发石材的价值还高,因此开发了好多地下的仓库、冷藏室,甚至海关免税区都搞到了地下。

明尼苏达、旧金山,地下空间开发都有一定的规模。

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的一些大城市,在战后的重建和改建中,发展高速道路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因此结合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发展了多种类型的地下综合体,特点是规模大,内容多,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布置都比较复杂。

美国城市由于高层建筑过分集中,城市空间环境恶化,因此在高层建筑最集中的地区,如纽约的曼哈顿区,费城的市场西区,芝加哥的中心区等,开发建筑物之间的地下空间,与高层建筑地下室连成一片,形成大面积的地下综合体。

加拿大的冬季漫长,半年左右的积雪给地面交通带来困难,因此大量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地下综合体,用地下铁道和地下步行系统将综合体之间和综合体与地面上的重要建筑物连接起来。

日本地下街始建于1930年,50年代起开始大发展,到1983年,每天全国约有1200万人进出地下街,因此日本地下街在城市生活中和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附建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中的综合体,其内容和功能多与该高层建筑的性质和功能有关,可视为地面建筑功能向地下空间的延伸。

例如纽约的曼哈顿区、芝加哥市中心区、多伦多市中心区等,地面空间多被占用,街道阴暗狭窄,步、车混杂严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常常将高层建筑地下室与街道或广场的地下空间同步开发,使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地下综合体,把建筑空间、地面开敞空间和地下空间有机的融为一个整体,对改变城市面貌起了较好的作用2.1.3我国地下综合体发展现状我国过去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主要是为了备战,或与备战密切相关的防护建筑,起步较早,发展较慢。

近年来,有些大城市为了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矛盾,进行了建设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尝试。

新建城镇的地下综合体是在新建城镇或大型居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与地面公共建筑相配合,将一部分交通、商业等功能放到地下综合体中,使中心区步行化,并克服了不良气候的影响。

这种地下综合体布置紧凑,使用方便,地面、地下空间融为一体,很受居民欢迎。

与高层建筑群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是附建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中的综合体,其内容与功能与该高层建筑的性质和功能有关,可视为地面建筑功能向地下空间的延伸。

在城市的中心广场、文化休息广场、购物中心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以及交通和商业高度集中的街道和街道交叉口,都适合于建设地下综合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建造和已经建成使用的已近百个,规模从几千至几万平方米不等,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和一些主要街道的交叉口,以在站前交通集散广场的较多,对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补充商业网点的不足,都是有益的。

我国有几个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在再开发的规划设计中,利用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综合体,以保留广场上的开敞空间,同时,对交通实行立体化改造,并适当增加一些商业、饮食等服务设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地下综合体建没在我国已占据一定位置,但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超前性及科学性。

在我国应优先发展以下几种类型的地下综合体:(1)道路交叉口型。

即在城市中心区路面交通繁E的道路交叉地带,以解决人行过街交通为主,适当没置一些商业设施,考虑民防因素,综合市政道路的改造,建设中小型初级的地下综合体。

同时,应适当考虑城市的发展与未来地下网络体系连接的可能。

(2)车站型。

我国部分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地铁,结合少量重点地铁车站的建设,把部分商业、贮存、人行过街交通道、市政管线工程,以及灾害时的人员疏散、掩蔽等功能结合起来,并与地面改造相结合,进行整体规划号没计,实施联合开发。

(3)站前广场型。

即在大城市的大型交通枢纽地带,结合该区域的改造、创新,进行整体设计、联合开发建设的大中型地下综合体。

在综合体内,可将地面交通枢纽与地下交通枢纽有机结合,适当增设商业设施,充分利用商业盈利来补贴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通过加设一些供乘客休息、娱乐、观赏、小型防灾广场等,以满足地下活动人员的各种需要。

(4)副都心型。

为了达到大城市中心职能疏解的目的,往往需在城市的部分重点地区新建一些反磁力中心(亦称分中心、副都心)。

这种新建设反磁力中心的地下空间体系,几乎涵盖了市中心的所有职能,如商业、文化、娱乐、行政、事物、金融、贸易、交通等,与上部空间的再建,共同构成现代城市的繁荣。

(5)中心广场型。

市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起居室,但在土地效益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留出大片空地,单层次利用空间,其效益不能得到全面发挥。

为此,许多城市在整顿城市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大型地下综合体,以补充地面功能的单一化,保护广场周围的传统风貌。

2.1.4长沙市地下综合体现状随着长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开发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如果一味地向城区周边扩张,势必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利于长沙的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开发利用长沙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议》,呼吁长沙城市建设“向下看”,以缓解城市发展空间紧张矛盾,节约城市用地。

长沙市现有多处大型人防工程,主要作为地下商业街——金满地地下商业街、五一立交桥地下商业街和韶山路地下商业街,部分人防工程作为娱乐场所,如芙蓉广场地下娱乐城。

长沙市现有1000多栋高层建筑均设有地下室,但城市地下空间呈点状布置,没有互通,形成网络体系。

在人流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地下空间的利用功能较单一,主要作为交通静态空间,很多地下建筑仅作为停车和储存设备空间,随着对地下空间观念的改变、开挖地下空间的技术、设备、方法的不断改进,城市功能的地下化和大量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出现将大大提高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利用价值。

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01年《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是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里程碑,它首次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纳入了长沙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当中。

该规划结合长沙市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原则:贯彻点、线、面相结合(以地铁线带动周围的点,点扩成面的原则: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浅层开友与深层开发相结合、商业和停车、仓储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试图形成以地下交通网络为骨架,以网络节点及城市广场为中心,多层次开发的综合体系,但没有计划对旧有的人防工事进行开发改造和吸收利用。

总的来看,2001年规划为长沙市今后规划了五大类地下空间利用形式和内容: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商业系统;地下综合管淘:地下停车系统;地下防灾防护系统等。

以长沙目前的情况,从地下空间形成的建筑模式上看,附建式开发占了绝大多数,单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例子只有金满地商业街、芙蓉广场等少数几处。

这也进一步说明虽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在实践上还处于被动状态。

这一点正是导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自为政的主要原因。

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鼓励措施,并加大管理力度,促使人们观念上“重私利、轻公利”向“公私并重”的转变。

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深度普遍较小,目前还没有超过地下三层的地下空间开发,其它绝大多数仍然只开发了地下一层到两层。

这表明目前中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还主要是以10m以内的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主。

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进一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长沙市又于今年下发《长沙地下空间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并促进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

2.2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布置如下图所示,该大型地下商务综合体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黄兴北路,南起中山亭,北至营盘路,全长609米。

如下(图2-1 图2-2)图2-1 地下综合体区域布置图2.2.1地下详细布局图图2-2 地下综合体平面图A区美女地图流行服饰、时尚靓包、另类饰品、性感文胸、潮流彩妆、美甲纹绣……B区波波民族流行服饰、运动休闲、时尚女鞋、个性饰品……C区西部牛仔彩图T恤、异域饰品、时尚靓包、数码影吧、清凉冰吧……D区红色恋人流行服饰、明星周边、个性靓包、形象设计、整蛊玩具……E区浪漫地带品梅小屋、浪漫琴行、时尚头贴、少女饰品、360时尚直播室……F区终极英雄(潮流板块)并且在每个区都会设置一些休息场所,在A区和F区可以设置一些茶餐厅,电玩场所等供人娱乐。

相关主题